茜草

茜草
茜草

【茜草】

本品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莖。產於安徽、江蘇、山東等地。春、秋兩季採挖。

  【處方用名】茜草、茜草炭。

  【藥性】苦,寒。入肝經

茜草功效

  1. 涼血
  2. 祛瘀
  3. 止血
  4. 通經

茜草主治的病

  1. 治出血-吐血、衄血、血崩及一切出血不止諸症
  2. 治經閉瘀阻,關節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6~ 10g。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經生用或酒炒用。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

茜草功用闡述】

本品寒涼苦洩,專入肝經血分,「一以清血分之熱,一以通壅積之瘀」《本草義》。涼血與行瘀並舉止血而無留瘀之患行血而無妄行之憂。「凡諸血熱血瘀,並建奇功」《本草正》。適用於體內外諸出血及多種瘀血證,對血熱夾瘀者尤宜。因其善能祛瘀通經,故為婦科調經之要藥。

1.治出血-吐血、衄血、血崩及一切出血不止諸症

本品味苦能洩,寒能清熱,入肝經血分,「一以清血分之熱,一以通壅積之瘀斯血循故道而不橫逆」《本草正義》。涼血與行瘀並舉,止血而無留瘀之患,行血而無妄行之憂,為行血涼血之要藥。

  • 適用於血熱出血諸症,對血熱夾瘀者尤宜,適用於血熱所致的吐血、衄血、血崩及一切出血不止諸症,可與大薊小薊側柏葉等同用,如十灰丸《部頒標準》。
  • 本品外用亦能止血,用於外傷出血,可研末外摻。

2.治經閉瘀阻,關節痹痛

本品寒涼入血,能通經絡,行瘀滯,「凡諸血熱血瘀,並建奇功」《本草正》。

  • 適用於血熱瘀阻之經閉,關節痹痛,以及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等,尤為婦科調經要藥,如「治女子經水不通,以一兩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本草綱目》。
  • 若治關節痹痛,跌撲腫痛,可單用,或與其他祛風濕藥、活血療傷藥同用。

【茜草常用配伍】

  1. 茜草配白及茜草苦寒,涼血止血,兼能化瘀;白及質黏味澀,為收斂止血之要藥。兩藥配伍,一散一收,止血作用增強而無留瘀之弊,適用於血熱妄行之咳血、吐血等肺胃出血證。
  2. 茜草配黃芪茜草苦寒,涼血行瘀而止血;黃芪甘溫,益氣健脾而攝血。兩藥配伍,寒溫並用,補行兼施,共奏益氣止血之功,適用於脾氣虛弱,失於統攝之月經過多,或崩漏。
  3. 茜草配當歸茜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當歸養血活血,調經止痛。兩藥配伍,共奏養血活血,通經止痛之功,適用於血滯經閉,跌打損傷等證

茜草古籍記載

  • 《本草綱目》「茜根,氣溫行滯,味酸入肝而咸走血,手足厥陰血分之藥也,專於行血活血。俗方用治女子經水不通,以一兩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
  • 《本草經疏》「茜根,行血涼血之要藥也。」
  • 《醫林纂要》「茜草,色赤入血分,瀉肝則血藏不瘀,補心則血用而能行,收散則用而不費,故能劑血氣之平,止妄行之血而祛瘀通經,兼治痔瘻瘡瘍撲損。」

【現代科學】

1.茜草化學成分

主要含萘醌類成分:大葉茜草素,茜草萘酸,茜草萘酸苷Ⅰ、Ⅱ,茜草雙酯,呋喃大葉茜草素等;蒽醌類成分:羥基茜草素,異羥基茜草素,偽羥基茜草素,茜草素,茜黃素等。尚含萜類,多糖及環肽化合物等。

2.茜草藥理作用

本品具有止血、抗炎、抗腫瘤、抗氧化、抗菌、抗肝損傷等作用

1.止血作用

茜草溫浸液灌胃,能縮短家兔復鈣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茜草體外對凝血三階段(凝血活酶生成、凝血酶生成、纖維蛋白形成)均有促進作用。茜草和茜草炭0.05、0.2ml/10g連續灌胃3天,均能縮短小鼠出血及凝血時間,茜草炭作用強於茜草

2.抗炎作用

茜草20g/kg灌胃,每天1次,連續6天,能減輕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茜草炭抗炎作用不及茜草。茜草醇提物灌胃1次,可抑制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和小鼠醋酸性炎症滲岀,茜草醇提物2g/kg灌胃,連續7天,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腫。茜草總蒽醌60、120mg/kg連續灌胃10天,對大鼠佐劑性關節炎有明顯的治療作用,並能降低血清中11-1、-2、I-6、TNF-a的含量。茜草總蒽醌60、120mg/kg灌胃1次,可抑制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和小鼠醋酸性炎症滲出。茜草總蒽醌60、120mg/kg連續灌胃7天,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腫。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