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湯

半夏厚朴湯

【半夏厚朴湯】

【半出自】《金匱要略》

  1. 半夏(12克)
  2. 厚朴(9克)
  3. 生薑(15克)
  4. 茯苓(12克)
  5. 紫蘇(6克)

【半夏厚朴湯英文

Pinellia and Officinal Magnolia Bark Decoction

【半夏厚朴湯功效】

  • 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半夏厚朴湯方解】

半夏厚朴湯是治療梅核氣(咽中有阻塞感)的一個常用方,梅核氣多和情志不暢相關。主要由於情志不舒,導致肝氣鬱結,使肺胃失於宣降、和降,繼而津凝為痰,痰氣互結。咽喉屬於相對狹窄的地方,所以痰氣鬱結,隨氣機上逆,容易阻滯在這個地方。

  • 方中半夏降逆散結,醒脾和胃,燥濕化痰;痰阻氣郁,以厚朴下氣解郁,芳香醒脾,聯合起來行氣降逆,解除痰氣互結而上逆,共為君藥。
  • 痰阻氣逆,痰氣相結,以生薑降逆化濕,和胃化痰,既助半夏化痰,又減弱半夏毒性
  • 痰得氣而化,以乾蘇葉疏利氣機,開郁散結,助厚朴調理氣機,共為臣藥。
  • 脾為生痰之源,以茯苓健脾和胃,滲利痰濕,杜絕痰生之源,為佐藥。
  • 諸藥相伍,共奏行氣散結,降逆化痰之效。

【半夏厚朴湯適用人群病徵】

主治:梅核氣(氣郁痰阻證)

  • 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因情緒不佳而加重(咽中有阻塞感)
  • 胸悶或脅痛
  • 或咳,或嘔
  • 舌淡,苔白膩
  • 脈弦

適用病人: 腸胃神經症、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焦慮性神經症、精神抑鬱症、過敏性哮喘、慢性咽炎,咽喉異感症、咽神經緊張綜合徵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梅核氣證者,治當行氣散結,降逆化痰。(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沒有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半夏厚朴湯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氣機郁滯,痰氣阻結所致。

  • 氣郁痰生,阻結於咽,則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
  • 情志不暢,經氣脈絡滯澀,則胸悶,或脅痛
  • 濁氣不降,逆亂肺胃,則或咳,或嘔
  • 舌淡,苔薄膩,脈弦,皆為痰阻氣郁之象。

【半夏厚朴湯配伍特點】

  • 化痰藥配行氣藥,氣順則痰消
  • 燥濕藥配滲利藥,倍增化痰祛痰之效

【半夏厚朴湯禁忌、使用注意】

  • 方中多辛溫苦燥之品,僅適宜於痰氣互結而無熱者,若見顴紅口苦,舌紅少苔,屬於氣鬱化火,陰傷津少者,雖具梅核氣之特徵,亦不宜使用本方。
  • 虛熱咽喉不利者慎用。
  • 半夏有毒,應適當重用生薑以解毒。

【半夏厚朴湯條文】

《金匱要略》:「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

【半夏厚朴湯歷代醫家方論】

  • 明代—吳昆:「三因者,內因、外因、不內外因也。七氣者,寒氣、熱氣、怒氣、悲氣、喜氣、憂氣、愁氣也。以三因而郁,七氣升降有妨,則攻衝而痛。是方也,紫蘇之辛芳,可使散七氣;厚朴之苦溫,可使下七氣;半夏之辛溫,茯苓之淡滲,可使平水谷相干之七氣。」《醫方考》
  • 清代徐彬:「氣為積寒所傷,不與血和,血中之氣溢浮於咽中,得水濕之氣而凝結難移。婦人血分受寒,多積冷結氣,最易得此病,而男子問有之。藥用半夏厚朴湯,乃二陳湯去陳皮、甘草,加厚朴、紫蘇、生薑也。半夏降逆氣,厚朴兼散結,故主之;姜、苓宣至高之滯而下其濕;蘇葉味辛氣香,色紫性溫,能入陰和血而兼歸氣於血,故諸失血以赤小豆和丸服,能使血不妄行,夏天暑傷心陰,能下暑郁,而炙臠者用之,則氣與血和,不復上浮也。」《金匱要略論注》
  • 清代尤在涇:「此凝痰結氣,阻塞咽嗌之問。半夏、厚朴、生薑,辛以散結,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痰氣。紫蘇芳香,人肺以宣其氣也。」《金匱要略心典》
  • 清代吳謙:「咽中如有炙臠,謂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氣病也。此病得於七情郁氣,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薑,辛以散結,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飲行涎;紫蘇芳香,以宣通郁氣,俾氣舒涎去,病自愈矣。此證男子亦有,不獨婦人也。」《醫宗金鑒‧訂正金匱要略注》
  • 清代黃坤載:「土濕堙塞,濁氣上逆,血肉凝澀,結而不消,則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茯苓洩濕而消瘀;樸、半、姜、蘇降逆而散滯也。」《金匱懸解》
  • 清代高學山:「婦人心境逼窄,凡憂思憤悶,則氣郁於胸分而不散。故咽中如有炙臠,噯之不得出,咽之不得不者,留氣之上塞橫據而不降不散之候也。故以降逆之半夏為君,佐以開郁之厚朴、宣郁之生薑。加滲濕之茯苓,以去郁氣之依輔;散邪之蘇葉,以去郁氣之勾結。則下降旁散,而留氣無所容矣。」《高注金匱要略》
  • 清代陳元犀:「蓋婦人氣服居多,或偶感客邪,依痰凝結,窒塞咽中,如有炙臠狀,即《千多》所謂咽中貼貼狀,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者,今人名日梅核氣是也。主以半夏厚朴湯者,方中以半夏降逆氣,厚朴解結氣,茯苓消痰,尤妙以生薑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蘇之辛香散其郁氣,郁散氣調,而凝結焉有不化者哉?後人以此湯變其分兩,治胸腹滿悶嘔逆等症,名七氣湯,以治七情之病。」《金匱方歌括》
  • 清代張秉成:「半夏、茯苓化痰散結,厚朴人脾以行胸腹之氣,紫蘇達肺以行肌表之氣,氣順則痰除。故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以此四味而治七情郁結之證。《金匱要略》加生薑者,亦取其散逆宣中,通徹表裡,痰可行而郁可解也。」《成方便讀》
  • 現代謝觀:「此方以半夏降逆氣,厚朴解結氣,茯苓消痰,尤妙以生薑通神明,助正祛邪,從紫蘇之辛香,散其郁氣。郁散氣調,而結自化。後人之七氣湯,蓋取法於此。」《中國醫學大辭典》
  • 清代曹穎甫:「濕痰阻滯,咽中氣機不利,如有物梗塞……俗稱梅核氣也。方用姜、夏以去痰,厚朴以寬胸膈,蘇葉以升肺,茯苓以洩濕。務令上膈氣寬,濕濁下降,則咽中出納地阻矣。」《金匱發微》
  • 現代程門雪:「自覺喉中有物梗塞,吐之不得,吞之不,視之卻無形蹤,後人名之為梅核氣也。仲景治此有奇方,即半夏厚朴湯是也。其方苦辛開洩,疏通氣分,降氣散結,最佳也。後人四七湯,即此方也。一切氣郁之症,極有功用,不可不知。若是陰虛火旺之人,氣火結成梅核氣,則半夏厚朴湯溫辛太過,非其所宜。當以烏梅、黃連、黛蛤散、瓜蔞皮、貝母、海浮石、杏仁、桑白皮、綠萼梅、枇杷葉等味,酸苦洩熱,肅肺滌痰。」《書種室歌訣二種》

【半夏厚朴湯口訣方歌】

  • 半夏厚朴與紫蘇,茯苓生薑共煎服,痰凝氣聚成梅核,降逆開鬱氣自舒。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