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瀉葉】
本品首載於《飲片新參》。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或尖葉番瀉的小葉。前者產於印度、埃及和蘇丹,後者主產於埃及。我國廣東、廣西及雲南亦有栽培。每年9月採收。
【處方用名】番瀉葉、瀉葉。
【藥性】甘、苦,寒。入大腸經。
番瀉葉功效
- 瀉熱行滯
- 通便
- 利水
番瀉葉主治的病
- 治熱結便秘
- 治腹水腫脹、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2~ 6g,後下或開水泡服。小劑量可起緩瀉作用,大劑量則可攻下。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
【番瀉葉功用闡述】
本品苦寒,主入大腸經。能「洩熱,利腸腑,通大便」《飲片新參》。其瀉下之力不及大黃、芒硝,但功用專一,且多單用、泡服,是一味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瀉下藥。可用於多種原因所致的便秘,「不論慢性或臨時性便秘均有效」《中國藥用植物圖鑒》,尤以治熱結便秘最宜。尚能行水消脹,可用於腹水腫脹。
1.治熱結便秘
本品苦寒,主入大腸經。功能蕩滌積滯,瀉熱通便,功似大黃、芒硝而力稍遜,可用於多種積滯便秘,不論慢性或臨時性便秘均有效,尤以治熱結便秘最宜,可單用本品泡服,或配當歸、肉蓯蓉同用,如通便靈膠囊《部頒標準》。
2.治腹水腫脹、二便不利
本品能瀉下行水消脹,用於腹水腫脹,二便不利,可單味泡服,或與牽牛子、大腹皮同用。
【番瀉葉常用配伍】
- 番瀉葉配陳皮:番瀉葉性味苦寒,入大腸瀉積熱,通大便為長,小劑量有消積導滯之功;陳皮辛散苦降,芳香醒脾,長於理氣健脾和胃。飲食不節,食積內停,正氣不良者宜合用二藥。食積必兼氣滯,氣機不疏,積滯難消,故配陳皮以理氣,一行一下可助番瀉葉消導積滯;又番瀉葉苦寒易損脾胃,配陳皮辛溫健脾,一寒溫,既有助於防番瀉葉苦寒礙胃,又不使克伐傷正。
- 番瀉葉配枳實:番瀉葉性味苦寒,瀉大腸積熱,通大便;枳實行氣導滯,消胃腸結氣。二藥合用瀉熱通便之功增強,療熱結胃腸之便秘、腹脹。
- 番瀉葉配牽牛子、大腹皮:番瀉葉配牽牛子瀉下逐水;大腹皮行氣利水。三藥伍用,有逐水消腫行氣之功效,用乾治療水腫鼓脹、大小便不利,腹部脹滿等症。
番瀉葉古籍記載
- 《飲片新參》「苦,涼。洩熱,利腸府,通大便。中寒洩瀉者忌用。」
- 《現代實用中藥》「番瀉葉,治食物積滯,胸腹脹滿,便秘不通。少用為苦味健胃藥,能促進消化;服適量能起緩下作用。」
【現代科學】
1.番瀉葉化學成分
主要含雙蒽酮類成分:番瀉苷A~D等;在尖葉番瀉葉中還發現少量游離蒽醌類成分:大黃酸,蘆薈大黃素,大黃酚等。
2.番瀉葉藥理作用
本品具有瀉下、止血等作用。
1.瀉下作用
番瀉葉具有明顯瀉下作用,是臨床治療便秘的常用藥。0.3m1番瀉葉水提液(1g/ml)灌胃可致小鼠在1~1.5小時出現腹瀉,並持續7~8小時;胃腸運動Ⅹ線分析顯示,灌胃0.4ml上述提取液可明顯縮短鋇劑在胃腸道內的傳遞時間。2g/ml番瀉葉水提物與醇提物按0.3ml/10g灌胃,能明顯縮短小鼠首次排便時間,增加6小時內排便量,提高腸道炭末推進率。番瀉葉還常用於手術前或腹部X線檢查前的清腸及術後促進胃腸運動。用番瀉葉代替清潔灌腸,可避免清潔灌腸引起的黏膜水腫和腸道痙攣,減少腸道積氣,使攝片對微小及多發病灶的觀察尤為清晰。
2.止血作用
番瀉葉口服對急性胃、十二指腸出血患者有止血作用,可增加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原,能縮短凝血時間、復鈣時間、凝血活酶時間與血塊收縮時間而有助於止血。
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