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

薄荷功效
薄荷

【薄荷】

本品首載於《新修本草》。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主產於江蘇的太倉以及浙江、湖南等地,夏、秋兩季採收。

【處方用名】薄荷、蘇薄荷。

【藥性】辛,涼。入肺、肝經

薄荷功效

  1. 疏散風熱
  2. 清利頭目
  3. 利咽
  4. 透疹
  5. 疏肝行氣

薄荷主治的病

  1. 治風熱表證,溫病初起-(發很高燒)
  2. 治風熱上攻之頭暈目眩,偏正頭痛者-(頭痛,目赤,咽喉腫痛)
  3. 治麻疹初起,疹岀不暢者-風疹瘙癢
  4. 治肝郁氣滯證症-見胸脅,少腹脹痛,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後下。薄荷葉長於發汗解表,薄荷梗偏於行氣和中。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發汗耗氣,故體虛多汗者不宜使用

薄荷功用闡述】

本品辛涼上浮,質輕宣散,主入肺經。能疏散在表在上之風熱。辛散之性較強,且有一定發汗作用。「於頭目肌表之風熱郁而不散者最能效力」(《本草思辨錄》)。凡風熱襲表或上攻頭目口咽諸疾皆宜。通過辛涼宣散,能透發疹毒,愈皮膚瘙癢。入肝經,能條達氣機,疏暢肝氣之郁滯。

1.治風熱表證,溫病初起-(發很高燒)

能疏散在表在上之風熱。辛散之性較強,且有一定發汗作用,常與連翹荊芥牛蒡子等同用,如感冒舒顆粒《中國藥典》。

2.治風熱上攻之頭暈目眩,偏正頭痛者-(頭痛,目赤,咽喉腫痛)

「於頭目肌表之風熱郁而不散者最能效力」《本草思辨錄》。凡風熱襲表或上攻頭目口咽諸疾皆宜,可與川芎石膏荊芥等同用,如清昡丸《中國藥典》。治風熱上攻之目赤多淚者,常與桑葉菊花木賊等同用。治風熱壅盛,咽喉腫痛者,常與桔梗蟬蛻牛蒡子等同用。

3.治麻疹初起,疹岀不暢者-風疹瘙癢

通過辛涼宣散能透發疹毒愈皮膚瘙癢,常與蟬蛻牛蒡子等同用。治風疹皮膚瘙癢者,常與荊芥防風僵蠶等同用。

4.治肝郁氣滯證症-見胸脅,少腹脹痛,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

入肝經,能條達氣機,疏暢肝氣之郁滯,常與柴胡白芍當歸等同用,如逍遙散《和劑局方》。

【薄荷常用配伍】

  1. 薄荷配菊花:二者均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功。且薄荷又能疏肝行氣;菊花善於清肝明目。二者配伍,疏散頭面郁熱的作用更著,常用於外感風熱或肝火上炎所致的頭痛頭暈,目赤腫痛等症。
  2. 薄荷配牛蒡子:二者均有疏散風熱,利咽透疹作用,相須配用,效力更著。常用治風熱表證或溫病初起發熱咽痛等症,以及麻疹初起、疹透不暢及風疹、隱疹。
  3. 薄荷配金銀花連翹:三藥皆為輕清宣透之品均能疏散風熱,薄荷長於疏散透邪,金銀花連翹長於清熱解毒。三藥合用,清散並用,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常用治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所致的發熱、微惡寒、頭痛、口渴、咽痛等症。
  4. 薄荷配柴胡:二藥皆有解表退熱,疏肝理氣之功,相互配伍則外能發汗解表以退熱,內能疏肝行氣以解郁,常用治外感發熱,熱郁於表,發熱、微惡寒、無汗以及肝氣郁結所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等症。
  5. 薄荷配桔梗薄荷善於疏散風熱,清利咽喉;桔梗善於開宣肺氣,利咽開音。二者配伍,共奏散風熱,利咽喉之效,常用治風熱上攻所致的咽喉腫痛。

薄荷古籍記載

  • 《新修本草》「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
  • 《滇南本草》「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眩暈、發熱。祛風痰,治傷風咳嗽,腦漏,鼻流臭涕。退男女虛癆發熱。」
  • 《本草綱目》「利咽喉,口齒諸病。治瘰癧,瘡疥,風瘙隱疹。」

【現代科學】

1.薄荷化學成分

主要含揮發油:薄荷腦(薄荷醇),薄荷酮,異薄荷酮,胡溥荷酮,α蒎烯,栒櫞烯等。

2.薄荷藥理作用

本品有發汗、解熱、鎮痛、鎮靜、抗病原體、解痙、利膽及排石等作用。

1.發汗、解熱、鎮痛作用

薄荷可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汗腺分泌,使機體散熱增加。薄荷油有一定鎮痛作用,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薄荷腦能通過調節神經系統的y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受體而產生鎮痛作用。薄荷腦外用有輕微局麻作用,能麻痹神經末梢,發揮止痛作用口。

2.鎮靜作用

薄荷油灌胃或腹腔注射,迅速吸收,易通過血腦屏障,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製作用,但作用維持時間短。

3.利膽、排石作用

薄荷油可溶膽固醇層,也作用於色素層,最終可將混合型結石溶蝕,直至排出膽囊。薄荷油中檸檬烯是溶解結石的主要成分。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