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

雷公藤功

【雷公藤】

本品首載於《本草綱目拾遺》為衛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的木質部。產於浙江、江蘇、安徽等地。春、秋兩季採挖。

【處方用名】雷公藤。

【藥性】苦,寒;有毒。入肝、腎經

雷公藤功效

  1. 祛風濕
  2. 活血通絡
  3. 消腫定痛

雷公藤主治的病

  1. 治痹證-紅腫熱痛、腫脹難消、晨僵、功能受限,甚至關節變形之頑痹
  2. 治麻風、頑癬、濕疹、疥瘡

【用法用量】煎服,l~ 3g,先煎。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孕婦禁用。心、肝、腎功能不全和白細胞減少者均慎用。

雷公藤功用闡述】

本品性猛有毒,「其性最烈」《本草綱目拾遺》。長於「祛風活絡,破瘀鎮痛」《福建藥物志》,為治風濕頑痹要藥。且苦寒清熱力強,消腫止痛功著,故尤宜於關節紅腫熱痛、腫脹難消、晨僵、功能受限,甚至關節變形者。此外,尚能解熱攻毒、祛風止癢,用於熱毒瘡瘍及皮膚瘙癢。

1.治痹證-紅腫熱痛、腫脹難消、晨僵、功能受限,甚至關節變形之頑痹

本品性猛毒大,長於祛風活絡,為治風濕頑痹之要藥。因苦寒清熱力強,消腫止痛功著,故尤宜於關節紅腫熱痛、腫脹難消、晨僵、功能受限,甚至關節變形之頑痹,單用有效,如雷公藤片《部頒標準》;或單用搗爛局部外敷,配羌活當歸威靈仙等同用。

2.治麻風、頑癬、濕疹、疥瘡

本品苦寒有毒,善能以毒攻毒除濕殺蟲止癢可用於多種皮膚疾患。如治麻風病,可單用燉服,或與金銀花黃柏玄參等同用。治頭癬、疥瘡,可單用研成細粉,醋調外敷。

雷公藤古籍記載

  • 《草藥方》「蒸酒服,治風氣。」
  • 《湖南藥物志》「殺蟲,消炎,解毒。」
  • 《福建藥物志》「祛風活絡,破瘀鎮痛。主治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末梢神經炎,麻風,骨髓炎,手指瘰疽。」

【現代科學】

1.雷公藤化學成分

主要含生物鹼類成分:雷公藤鹼,雷公藤次鹼,雷公藤戊鹼,雷公藤新鹼,雷公藤鹼乙,雷公藤鹼丁,雷公藤鹼戊等;二萜類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內酯醇),雷公藤乙素,雷公藤酮,雷酮內酯,雷酚萜等;三萜類成分:雷公藤內酯甲,雷公藤內酯乙,雷藤三萜酸等;還含脂肪油、揮發油、蒽醌及多糖等。本品毒性很大,其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主要為二萜類與生物鹼類成分。

2.雷公藤藥理作用

本品有免疫抑制、抗炎鎮痛、神經保護、抗腫瘤、保護腎臟及抗纖維化等作用

1.抗炎、鎮痛作用

雷公藤水煎劑對大鼠甲醛性足腫脹、棉球肉芽組織增生及組胺引起的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製作用。對早期急性滲出性炎症和晚期慢性增殖性炎症均有抑製作用,其抗炎作用有劑量依賴性。雷公藤總生物鹼1g/kg灌胃給藥,能明顯抑制小鼠耳廓腫脹,抑制棉球肉芽腫的增重,降低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雷公藤內酯醇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結腸炎,對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大鼠有治療作用,對SAP肺損傷也有一定保護作用,降低SAP大鼠死亡率。雷公藤流浸膏灌胃對小鼠醋酸致扭體反應及熱板法致痛均有抑製作用,提示該藥有鎮痛作用。雷公藤總生物鹼1g/kg灌胃,對冰醋酸、超聲波、熱刺激所誘發的小鼠疼痛均有抑製作用。

2.神經保護作用

雷公藤紅素對老年小鼠肝葉部分切除術造成的認知功能障礙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抑制Tau蛋白異常磷酸化有關6,也可能與Cdk5和p25蛋白表達下降有關。雷公藤內酯15g/kg連續7天腹腔注射給藥,可上調癲癇模型大鼠海馬神經元Bcl-2、下調Bax蛋白表達,從而抑制大鼠神經元凋亡。雷公藤內酯醇0.4mg/kg腹腔注射15天,可抑制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馬區I-1a的表達而改善認知。雷公藤內酯醇0.4mg/kg腹腔注射15天,可以抑制Aβ誘導的大鼠海馬iNOS的表達,對突觸超微結構的損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雷公藤內酯15g/kg連續腹腔注射7天,可抑制神經元凋亡。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