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本品首載於《名醫別錄》。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實。產於泰國、柬埔寨、越南稱「原豆蔻」;產於印度尼西亞爪哇稱「印尼白蔻」。我國雲南、廣東、廣西等地亦有栽培。秋季果實由綠色轉成黃綠色時採收。
【處方用名】豆蔻、白豆蔻、白蔻仁。
【藥性】辛,溫。入肺、脾、胃經。
豆蔻(白豆蔻)功效
- 化濕行氣
- 溫中止嘔
- 開胃消食
豆蔻(白豆蔻)主治的病
- 治濕阻氣滯證-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慾不振
- 治濕溫初起-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胸悶不飢等
- 治嘔吐-胃虛氣寒,飲食無味,嘔吐冷痰者
【用法用量】煎服,3~6g,後下。
【使用注意】陰虛血燥者慎用。
【豆蔻功用闡述】
本品辛溫氣香,善化濕濁,行氣滯,「能行能運」《本草匯言》,主要作用於上、中焦,故可用於濕阻中焦、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及濕溫初起、頭痛身重、胸悶不飢等。又能溫暖脾胃、和中降逆、開胃消食,可用於多種嘔吐。因其「最驅膈上郁濁,極療惡心嘔噦」《玉楸藥解》,故對寒濕嘔逆最為適宜。
1.治濕阻氣滯證-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慾不振
本品性溫氣香,善化濕濁,行氣滯,暢中焦,適用於濕阻中焦、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常與砂仁、厚朴、廣藿香等配伍。
2.治濕溫初起-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胸悶不飢等
本品芳香之氣上行,善能驅膈上郁濁,適用於濕溫初起,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胸悶不飢等。
3.治嘔吐-胃虛氣寒,飲食無味,嘔吐冷痰者
本品性溫,主入中焦,能溫曖脾胃,和胃降逆,開胃消食。「凡嘔吐呃逆等證,因於寒滯者皆可用之」(《本草便讀》)。
【豆蔻(白豆蔻)常用配伍】
- 豆蔻(白豆蔻)配丁香:豆蔻(白豆蔻)行氣化濕,和中止嘔;丁香溫中散寒,和胃降氣。兩藥相伍,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和胃降逆之功,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疼痛、嘔吐呃逆等症。
- 豆蔻(白豆蔻)配陳皮:豆蔻(白豆蔻)偏於化濕行氣,溫胃止嘔;陳皮偏於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兩藥合用,共奏理氣健脾化濕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弱,濕濁郁滯的胸腹滿悶、泛惡納呆、吐瀉等。
- 豆蔻(白豆蔻)配杏仁:豆蔻(白豆蔻)溫中化濕,和暢中焦;杏仁宣肺祛痰,通宣上焦。兩藥伍用,能宣暢上中二焦之濕滯用於濕溫初起、胸悶不飢、頭痛身重、午後身熱、苔白膩者。
- 豆蔻(白豆蔻)配厚朴:豆蔻(白豆蔻)偏於溫中和胃化濕;厚朴偏於行氣散滿燥濕。二者相配,有理氣除脹,開胃化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胃寒濕氣滯、脘腹脹滿者。
豆蔻古籍記載
- 《開寶本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
-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破肺中滯氣,退口中臭氣,散胸中冷氣,補上焦元氣。」
- 《本草綱目》「治噎膈,除瘧疾,寒熱,解酒毒。」
【豆蔻化學成分】
主要含揮發油:桉油精(1,8-桉葉素)β-蒎烯,α-蒎烯,丁香烯,乙酸龍腦酯等。
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