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風】
本品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產於東北、河北、四川等地。春、秋兩季採挖。
【處方用名】防風、關防風、北防風。
【藥性】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
防風功效
- 祛風解表
- 勝濕止痛,止痙
防風主治的病
- 治風寒夾濕的表證
- 治風寒濕痹
- 治風疹瘙癢
- 治破傷風症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本品藥性偏溫,陰血虧虛、熱病動風者不宜使用。
【功用闡述】
本品味辛發散,以祛風見長。因其藥性平和,微溫不燥,甘,不峻,素有「風藥中之潤劑」《本草蒙筌》之稱,為「治風通用」《本草經疏》。凡外感表證、破傷風、皮膚癢疹等內、外之風病皆宜。又能勝濕止痛,「兼能通痹起廢」《本草正義》。凡風濕痹痛,無論寒熱皆可配伍使用。
1.治風寒夾濕的表證
症見惡寒、發熱、無汗、頭重而痛、肢體酸痛等,可與羌活、白芷、細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湯《中國藥典》。若治風熱感冒,症見頭痛體困,發熱惡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常與薄荷、荊芥、連翹等同用,如感冒舒顆粒《中國藥典》。對於表虛,腠理不固,易於感冒者,可與黃芪、白術等配伍,如玉屏風散《丹溪心法》。
2.治風寒濕痹
常與透骨草、川芎、當歸同用,如坎離砂《中國藥典》。治風濕熱痹,常與地龍、薏苡仁、烏梢蛇等同用。
3.治風疹瘙癢
4.治破傷風症
見牙關緊閉,身體強直,角弓反張等,常與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同用,如玉真散《外科正宗》。
【防風常用配伍】
- 防風配天南星:防風祛風止痙;天南星溫燥善祛風痰。兩藥配伍,可增強祛風化痰止痙之力,主治破傷風之痙攣抽搐,方如玉真散。
- 防風配大黃:防風祛風解表;大黃瀉熱通便。兩藥配伍,外散風邪,內瀉熱結,適用乾外感表證兼里實熱結之證,方如防風通聖散。
古籍記載
- 《神農本草經》「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
- 《名醫別錄》「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
- 《藥類法象》「治風通用。瀉肺實如神,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風邪。」
【現代科學】
1.化學成分
主要含色酮類成分:防風色酮醇,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升麻素,升麻素苷;香豆素類成分:香柑內酯;還含有酸性多糖、揮發油等
2.藥理作用
本品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過敏、抗腫瘤、抗氧化、調節免疫及抗凝血等作用。
1.解熱、鎮痛作用
防風根與根莖水煎液1.3~5.2g/kg灌胃均能顯著降低2,4二硝基苯酚致熱大鼠體溫。防風醇提物給藥5小時後對致熱大鼠有明顯的降溫作用,可維持4小時。防風中所含的色原酮苷、升麻苷和5-0甲基維斯阿米醇苷肌內注射也均可明顯降低酵母致熱大鼠體溫,有解熱作用。防風煎劑40g/kg灌胃,可提高小鼠熱板致痛反應的痛閾值。防風甲醇提取物或揮發油灌胃亦有鎮痛作用。防風微米粉末能降低肛腸病術後疼痛模型小鼠血清PGE2、B內啡肽(βEP)水平
2.抗炎、抗過敏作用
防風水煎劑40g/kg灌胃,對小鼠巴豆油耳腫脹有抑製作用,防風煎劑50mg/ml能抑制組胺所致的豚鼠離體氣管、回腸平滑肌收縮,對組胺引起的哮喘及卵蛋白所致過敏性休克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防風色原酮(0.22~0.44g/kg)能減輕牛Ⅱ型膠原所致關節炎模型大鼠關節的炎症反應,抑制血清和關節組織中TNFa、IL-13、1L-6的產生,降低血清PEG2含量,並能降低NFkB水平,抑制pEPK、pJNK、pp38表達,且劑量依賴性的抑制人類風濕關節炎成纖維樣滑膜細胞(50~200g/m1) NF-KB DNA結合活性,降低EPK、NK、P38MPKs的磷酸化
3.有鎮靜作用
防風煎劑40g/kg灌胃,可減少小鼠自發活動次數,與閾下催眠劑量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
4.少許護肝作用
防風水提物和醇提物20mg/kg灌胃能降低小鼠血清ALT、AST活性,降低肝勻漿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對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損傷有一定保護作用。
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