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
本品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為薔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實。產於浙江、福建、雲南等地。夏季採收
【處方用名】烏梅、烏梅肉、烏梅炭。
【藥性】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
烏梅功效
- 斂肺
- 澀腸
- 生津
- 安蛔
烏梅主治的病
- 治肺虛久咳,久瀉久痢
- 治津傷口渴
- 治蛔厥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外有表邪或內有實熱積滯者均不宜服。
【烏梅功用闡述】
本品味酸澀,「入肺則收,入腸則澀」《本草求真》,為治肺虛不斂之久咳,腸滑不盡之久瀉久痢之常用藥。以其味「最酸」《本草經疏》,善能生津,「療津虛之渴疾」《本草約言》,適用於虛熱消渴、煩熱口渴等。「能安蛔者,蟲得酸則伏也」《本草便讀》,適用於蛔蟲所致腹痛、嘔吐、四肢厥冷等蟈厥證。
1.治肺虛久咳,久瀉久痢
本品味酸澀,上入肺經斂肺止咳,下入大腸澀腸止瀉。適用於肺虛久咳少痰或乾咳無痰,腸滑不禁之久瀉久瘌,單用有效,如烏梅衝劑《部頒標準》;若配半夏、陳皮等,可用於濕痰咳嗽,如二陳湯《和劑局方》;配黃連、黃柏等,可用於久瀉久利(上熱下寒證),如烏梅丸《傷寒論》,方中烏梅之用,仍在斂肺、澀腸,使之祛邪而不傷正。
2.治津傷口渴
本品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煩渴,適用於氣陰不足之口渴多飲及虛熱消渴,可單用煎湯飲服,或與天花粉、麥冬、人參等同用,如玉泉片《部頒標準》。
若治夏季暑熱,口渴多汗等,可與金銀花、淡竹葉、甘草同用,如金梅清暑顆粒《部頒標準》。
3.治蛔厥證
本品味「最酸」《本草經疏》,「能安蟈者,蟲得酸則伏也」《本草便讀》,適用於蛔厥證,症見腹痛時作,手足厥逆,煩悶嘔吐等,可單用,或與花椒、細辛、乾薑等同用,如烏梅丸《傷寒論》。
此外,本品炒炭可止血,「治瘦血,下血,諸血證」《本草求原》。
【烏梅典型案例】
烏梅治久痢案。病某痢血百餘日,國醫不能療。陳應之用鹽水梅肉一枚研合臘茶,人醋服之,一啜而安《本草綱目》。
【烏梅常用配伍】
- 烏梅配甘草:烏梅味酸而澀,其性收斂,善於斂肺止咳,同時酸能生津,可生津止渴;甘草味甘質潤,性質平和,歸肺經,補益肺氣,潤肺止咳。兩藥合用,甘酸化陰,既能生津止渴,又能潤肺臟、斂肺氣、止咳嗽,可用於虛熱消渴,乾咳久咳等症。
- 烏梅配黃連:烏梅味酸,能澀腸止瀉,和胃生津,安蛔止痛;黃連味苦性寒,入肝、胃二經,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擅除脾胃大腸濕熱,為治濕熱瀉痢的要藥,亦可清中焦濕火郁結,制酸止嘔。二藥配伍,酸苦並用,清熱燥濕而不傷陰,生津澀腸而不留邪,共奏清熱瀉火,燥濕固腸,解毒止痢之功;同時使蛔得酸則安,得苦則下;可用於久瀉久痢,濕熱未盡,陰液已傷者或身熱吐蛔者。
烏梅古籍記載
- 《神農本草經》「味酸,平。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痔,蝕惡肉。」
- 《本草綱目》「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湧痰,殺蟲,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
- 《本草求真》「烏梅酸澀而溫,……入肺則收,入腸則澀,入筋與骨則軟,入蟲則伏,入於死肌、惡肉、惡痣則除,刺入肉中則拔……癰毒可敷,中風牙關緊閉可開蛔蟲上攻眩撲可治,口渴可止。寧不為酸澀收斂止驗乎。」
【現代科學】
1.烏梅化學成分
主要含機酸類成分:枸櫞酸,蘋果酸,草酸,琥珀酸,延胡索酸,酒石酸,綠原酸,新綠原酸等萜類成分:熊果酸等;黃酮類成分:蘆丁,鼠李素-3-O鼠李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苷;甾醇類成分:菜油甾醇豆甾醇,膽甾醇等。
2.烏梅藥理作用
本品具有調節平滑肌、鎮咳、止瀉、止血等作用。
1.對平滑肌的作用
烏梅水煎液在小於0.3g/ml的濃度時,可抑制豚鼠膽囊肌條收縮。當累積濃度至12g/ml時,則表現為先抑制後興奮的雙向性反應。烏梅水煎液對膀胱平滑肌也有影響,其累積濃度至1、2g/ml時可增強豚鼠離體膀胱逼尿肌肌條張力,增加收縮頻率和收縮波平均振幅。
2.鎮咳作用
烏梅鎮咳的有效入藥部位是核殼和種仁,其水煎液10g/kg預先灌胃7天,可減少濃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數
3.止瀉作用
烏梅果肉水煎液按5、10g/kg劑量預先灌胃給藥7天,可對抗新斯的明所致的小鼠小腸運動亢進,灌胃4天,可對抗番瀉葉所致小鼠腹瀉,降低稀便率。
4.止血作用
烏梅炭水煎液按15g/kg的劑量灌胃,可縮短小鼠凝血時間,而生烏梅水煎液對小鼠凝血時間無影響。
5.抗菌作用
烏梅醇提物對蠟狀芽孢桿菌、成團泛生菌、產氣腸桿菌、假單胞菌、螢光假單胞菌、類芽孢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其中對類芽孢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為2.5mg/ml。烏梅乙醇提取液對李斯特菌具有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濃度為0.625mg/ml,其抑菌機制為破壞李斯特菌的細胞膜系統,阻滯DNA的合成。
6.抑制黑色素作用
烏梅酸性成分提取物6.25、12.5、25mg/ml對紫外線照射處理的豚鼠塗抹,可明顯降低豚鼠皮膚的平均光密度、積分光密度、黑色素細胞陽性率,並且皮膚黑色素細胞NOS表達明顯減少,顯示具有抑制黑色素的作用。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