罌粟殼

罌粟殼
罌粟殼

【罌粟殼】

本品首載於《本草發揮》。為罌粟科植物罌粟的成熟果殼。主產於甘肅。秋季採收。

【處方用名】罌粟殼、蜜罌粟殼

藥性酸、澀,平;有毒。歸肺、大腸、腎經

罌粟殼功效

  1. 斂肺
  2. 澀腸
  3. 止痛

罌粟殼主治的病

  1. 治久咳,久瀉,脫肛
  2. 治脘腹疼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本品過量或持續服用易成癮,不宜常服;咳嗽或瀉痢初起邪實者忌用;孕婦及兒童禁用;運動員慎用

罌粟殼功用闡述】

本品酸澀收斂,入肺、大腸經。「以固澀為用」《本草便讀》,有較強的斂肺止咳、澀腸止瀉之功,「治久嗽、久痢,誠有效驗」《醫學衷中參西錄》。有良好的止痛之功,可用於多種痛證,尤以「心腹筋骨諸痛者最宜」《本草求真》

1.治久咳,久瀉,脫肛

本品酸澀收斂,入肺、大腸經。「以固澀為用」《本草便讀》,有較強的斂肺止咳,澀腸止瀉之功,「治久嗽、久痢,誠有效驗」《醫學衷中參西錄》。

  • 治腎虛作喘,肺虛久咳,可與麻黄五味子桃仁等同用,如桂靈丸《部頒標準》。
  • 治脾胃虛弱,久痢脫肛,可與肉豆蔻訶子黨參等同用,如瀉痢固腸片《部頒標準》,然「治嗽用粟殼,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後藥也,治痢亦然。」《要藥分劑》。

2.治脘腹疼痛,筋骨疼痛

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之功,可用於多種痛證,尤以「心腹筋骨諸痛者最宜」《本草求真》,可單用,或配入復方中使用。

本品有毒,勿自己胡亂服用,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罌粟殼常用配伍】

  1. 罌粟殼配麻黄罌粟殼酸澀收斂,斂肺止咳;麻黄辛苦宣散,宣肺平喘。二藥伍用,罌粟殼以斂為要,麻黃以宣為用,一斂一宣,一合一開,斂肺而不留邪,宣肺而不耗散,相互制約,相互為用,共奏止咳平喘之功,適用於咳嗽已久,肺氣不收,乾咳少痰,咳嗽不止,甚則影響睡眠等症
  2. 罌粟殼配烏梅罌粟殼味酸澀,性平和,主入肺、大腸經,能固腸道,澀滑脫,斂肺氣,止咳逆;烏梅酸澀收斂,能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兩藥合用,可增強收澀止咳止瀉的作用,適用於肺氣虧虛咳喘無力、久嗽不止、無痰或少痰、咳甚則自汗出以及腸滑失固、久瀉久痢等。

罌粟殼古籍記載

  • 《本草綱目》「止瀉痢,固脫肛,治遺精久咳,斂肺澀腸,止心腹筋骨諸痛。」「酸主收澀,故初病不可用之。洩瀉下痢既久,則氣散不固,而腸滑肛脫。咳嗽諸痛既久,則氣散不收,而肺脹痛劇。故俱宜此澀之固之,收之斂之。
  • 《本草求真》「斂肺澀腸固腎。御米殼專人肺大腸,兼入腎,酸澀微寒。功專斂肺澀腸固腎。凡久瀉久痢、肛脫、久嗽氣乏,並心腹筋骨諸痛者最宜。」
  • 《本草經疏》「若肺家火熱盛,與夫風寒外邪未散者,誤用則咳愈增而難治。一如腸胃積滯尚多,濕熱方熾,命門火盛,濕熱下流為遺精者,誤用之則邪氣無從而洩,或腹痛不可當,或攻入手足骨節,腫痛不能動,或遍身發腫,或嘔吐不下食,或頭面俱腫,或精竅閉塞,水道不通,變證百出而淹延不起矣,可不慎哉!」
  • 《本經逢原》「澀溫微毒。蜜炙止嗽,醋炙止痢。粟殼性澀,卻痰嗽,止下痢,肺虛大腸滑者宜之。」

【現代科學】

1.罌粟殼化學成分

主要含生物鹼類成分:嗎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罌粟殼鹼,罌粟鹼等。

2.罌粟殼藥理作用

本品具有止瀉、鎮咳、鎮痛、鎮靜等作用,並可使機體產生藥物依賴性。

1.止瀉作用

罌粟殼主含嗎啡、可待因、罌粟鹼等生物鹼,可提高胃腸平滑肌張力,減少小腸及結腸的蠕動,從而起到止瀉作用。

2.鎮咳作用

罌粟殼中所含嗎啡能抑制大腦呼吸中樞和咳嗽中樞的活動,使呼吸減慢,產生鎮咳作用。

3.鎮痛、鎮靜作用

罌粟殼對熱刺激疼痛小鼠有鎮痛作用,其水煎液按2g/kg劑量單次灌胃30、60、90分鐘後,可提髙小鼠熱板實驗痛閾值,鎮痛作用持續時間與鹽酸嗎啡片12mg/kg灌胃及鹽酸嗎啡注射液2.25mg/kg皮下注射相近。

4.其他作用

罌粟鹼可預防遲發性腦血管痙攣,以l0mg/kg的劑量動脈持續灌注2天、5天,均可改善症狀性腦血管痙攣模型大耳白兔基底動脈造影直徑和神經系統損害症狀。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