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棟子】
本品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為楝科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實。主產於四川。冬季採收。
【處方用名】川楝子、金鈴子、炒川楝子。
【藥性】苦,寒;有小毒。入肝、小腸、膀胱經。
川楝子功效
- 疏肝洩熱
- 行氣止痛
- 殺蟲
川楝子主治的病
- 治肝郁化火證-胸腹脅肋疼痛
- 治蟲積腹痛,疥癬瘙癢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適量。
【川楝子功用闡述】
本品苦寒降洩,主入肝經,善調肝氣之橫逆,洩肝經之郁熱,「治肝氣橫恣,膽火熾盛,致脅下掀疼,並治胃脘氣郁作疼,木能疏土也」《醫學衷中參西錄》,適用於肝郁氣滯、肝胃失和、疝氣腹痛等肝郁有熱者。此外,內服能驅蛔止痛,外用能殺蟲止癢,用於蛔蟲腹痛,頭癬禿瘡。
1.治肝郁化火證-胸腹脅肋疼痛
本品苦寒降洩,主入肝經,能調肝氣之橫逆,洩肝經之郁熱,「最為柔馴剛木之良將」《藏腑藥式補正》,尤能「蕩熱止痛」《本經逢原》。
- 適用於肝郁氣滯或肝郁化火所致的胸腹脅肋疼痛,每與延胡索配伍,如金鈴子散《聖惠方》。本品又「為治疝要藥」《本草思辨錄》。
- 凡疝因熱所致者為宜,可與延胡索、香附、橘核等同用。
- 若治寒疝腹痛,則宜配小茴香、木香、吳茱萸等同用,如疝氣丸《部頒標準》。
2.治蟲積腹痛,疥癬瘙癢
本品苦寒有毒,內服能驅蟈止痛,外用能殺蟲止癢,功似苦楝皮而力稍遜,若治蟈蟲等引起的蟲積腹痛,常與使君子、檳榔等同用。治疥癬瘙癢,可單用研末,以油調膏外塗。
【川楝子常見配伍】
- 川楝子配小茴香:川楝子苦寒洩降,能清肝火、洩郁熱、行氣止痛;小茴香辛溫芳香,可散寒止痛,理氣和中。兩藥合用,一寒一熱,可散肝經寒凝氣滯,增強止痛之功共治寒凝肝脈,婦女行經小腹墜脹疼痛疝氣疼痛。
- 川楝子配香附:川棟子味苦性寒,既行氣止痛又清洩肝經郁熱;香附辛甘平,專司疏肝理氣,兩藥配伍,疏肝解郁與行氣止痛並舉。用以治療肝氣郁結所致胸阿脅脹,乳房脹痛,善太息,月經不調。
- 川楝子配生地黃:川楝子疏肝洩熱,理氣止痛,復肝之條達之性;生地黃滋陰養血、補益肝腎,滋水涵木。兩藥合用,使疏肝與補肝並舉,使肝體得養,而無滋膩礙胃之虞,且無傷及陰血之弊。用以治療肝腎陰虛,肝氣郁滯所致的胸脘脅痛,吞酸口苦,咽乾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或虛弦。
- 川楝子配鬱金:川楝子歸肝經,疏肝行氣止痛,其性寒涼又能清肝火、洩郁熱;鬱金性寒,辛散苦降,入肝肺二經,行氣解郁,活血散瘀。二者配伍,能疏肝行氣,活血止痛。用於治療肝郁氣滯,脅痛,胃痛。
- 川楝子配澤蘭:川楝子苦寒,入於氣分,疏肝洩熱,解郁止痛;澤蘭辛溫,入於血分,活血利水,通經化瘀。兩藥伍用,一氣一血,一寒一溫,相互制約,相互為用,疏肝行氣,活血調經之力益彰。治療肝郁氣滯血瘀,脅肋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腹痛。
川楝子古籍記載
- 《本草綱目》「楝實,導小腸膀胱之熱,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氣為要藥。」
- 《本草經疏》「楝實,主溫病傷寒,大熱狂煩者,邪在陽明也,苦寒能散陽明之邪熱,則諸證自除。」
【現代科學】
1.川楝子化學成分
主要含三萜類成分:川楝素,苦楝子酮,脂苦楝子醇,川楝醛,甘楝毒素B1等;苯丙三醇苷:川楝苷A、川楝苷B。
2.川楝子藥理作用
本品具有鎮痛、抗炎、驅蟲、抗菌、抗病毒、抗腫瘤等作用。
1.鎮痛、抗炎作用
川楝子不同炮製品對熱輻射刺激引起的疼痛反應和醋酸刺激腹膜引起的扭體反應均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對巴豆油或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均有抗炎作用,其中炮製品的作用更強。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和甲醛所致鼠足疼痛反應以及能減輕二甲苯誘導的小鼠耳廓腫脹度。川楝子石油醚提取物對甲醛所致的疼痛反應有明顯的抑製作用,乙醇提取物能顯著降低角叉菜膠誘導的小鼠足腫脹程度及二甲苯誘導的耳廓腫脹度。
2.驅蟲作用
川楝子具有殺蟲效果,可以殺雞球蟲,驅豬蛔蟲,川楝素是其殺蟲有效成分。低濃度川楝素對整條豬蛔蟲及其節段(頭部及中部)有明顯的興奮作用,持續10~24小時,最後漸轉入痙攣性收縮,此濃度川楝素對蛔蟲神經-肌肉所致興奮作用不被阿托品所阻斷;較高濃度的川楝素對豬蛔蟲特別是頭部的神經節有麻痹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
川棟子的檸檬苦素類成分對口腔細菌具有抑製作用,川楝素可顯著抑制肝炎病毒複製。川楝素預處理後再用干擾素-α(FN-α),可顯著增強IFNα的抗病毒作用。川楝子提取物能顯著降低HINI病毒感染的模型老鼠的死亡率,可抑制神經氨酸酶活性。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