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
本品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主產於河北。春、秋兩季採挖。
【處方用名】知母、知母肉、毛知母、鹽知母。
【藥性】苦、甘,寒。歸肺、胃、腎經。
知母功效
- 清熱瀉火
- 滋陰潤燥
知母主治的病
- 治氣分實熱證
- 治肺熱喘咳、有痰或無痰
- 治內熱消渴-症見煩熱口渴、多食多飲、倦怠乏力者
- 治骨蒸潮熱-症見骨蒸潮熱遺精盜汘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質潤,有滑腸作用,故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知母功用闡述】
本品苦寒,主入氣分,善「清陽明獨勝之熱」《本草便讀》,亦為洽陽明氣分邪熱之要藥。甘寒質潤,入肺胃腎三經,「上則清肺金而瀉火」「下則潤腎燥而滋陰」《本草綱目》,中能「清胃以救津液」《本草正義》,凡「肺胃腎三經火盛陰虧之證,或熱中消渴者,乃可用之」《本草便讀》。因其「液滑能通大便」《醫學衷中參西錄》,故用於腸燥便秘。
1.治氣分實熱證
本品苦寒,主入氣分,善「清陽明獨勝之熱」《本草便讀》,功似石膏而力稍遜,亦為治陽明氣分邪熱之要藥。用於熱病之在陽明,高熱煩渴者,常與石膏相須為用,如白虎湯《傷寒論》。
2.治肺熱燥咳
本品入肺經,苦寒能「清肺金而瀉火」《本草綱目》。甘寒能滋肺陰以潤燥。凡肺熱咳嗽或陰虛燥咳玓可配伍使用。若治肺熱咳嗽,咯痰黃稠者,常與貝母、黃芩、桑白皮等同用,如二母寧嗽湯《古今醫鑒》;治肺熱陰傷,燥咳無痰或少痰者,常與貝母、麥冬等同用,如二冬二母湯《症因脈治》。
3.治內熱消渴
本品苦寒,能「清胃以救津液」《本草正義》;甘寒質潤,能滋胃陰以生津液。凡津傷口渴或消渴,無論胃火內盛,或陰虛燥熱所致者皆可選用。若治氣陰不足,內熱消渴,症見煩熱口渴、多食多飲、倦怠乏力者,可與黃芪、玉竹、地黃等同用,如養陰降糖片《中國藥典》。
4.治骨蒸潮熱
本品既「潤腎燥而滋陰」《本草綱目》,又能「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用藥法象》,為滋陰降火之要藥。適用於腎陰不足,陰虛火旺證,症見骨蒸潮熱遺精盜汘等,常與黃柏、熟地黃等配伍,如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
【知母常用配伍】
- 知母配黃芩:知母善清肺熱而潤肺燥;黃芩善瀉肺火而解熱毒。兩藥伍用,清瀉肺火及上焦實熱之力增強。適用於肺熱壅遏所致的咳嗽、痰黃黏稠。
- 知母配黃連: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兩藥伍用,清熱瀉火之力增強,且潤一燥,清熱而不傷陰。適用於肺胃火熱亢盛之咳嗽痰多,口臭牙痛及內熱津傷之消渴證。
- 知母配黃柏:知母性寒質潤,功善瀉腎火,滋腎陰,退骨蒸;黃柏苦寒沈降,長於瀉腎火,退虛熱。兩藥伍用,增強瀉腎火,滋腎陰,退虛熱的作用。適用於陰虛火旺之骨蒸潮熱,盜汗遺精。
- 知母配天花粉:知母滋陰潤燥,生津止渴;天花粉清熱生津,洄燥止渴。兩藥伍用,善清肺胃實熱而生津止渴。適用於熱病傷津之口乾舌燥、煩渴及消渴證。
知母古籍記載
- 《神農本草經》「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 《用藥法象》「知母,其用有四: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熱,滋化源之陰。」
- 《本草綱目》「知母之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金而瀉火,乃二經分藥也。」
- 《本草備要》「瀉火補水,潤燥滑腸。」
【現代科學】
1.知母化學成分
主要含皂苷類成分:知母皂苷BⅡ,菝葜皂苷,薯蕷皂苷,馬爾可皂苷,新吉托皂苷等;黃酮類成分:芒果苷,異芒果苷等;還含多糖、生物鹼、有機酸等。
2.知母藥理作用
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降血糖、改善學習記憶能力等作用
1.抗炎、鎮痛和解熱作用
知母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和HAC所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均有一定抑製作用,芒果苷50mg/kg灌服或腹腔注射對角叉菜膠性大鼠腳爪水腫及棉球性肉芽腫均有顯著抑製作用。用巴豆油誘導的耳腫脹、動物關節炎模型等,知母有明顯的抗炎活性和抗風濕活性。以福爾馬林誘導的小鼠鎮痛模型,知母的疼痛抑制率為88.2%(第1期)和73.9%(第2期)。知母皂苷1、10和100mol/L可不同程度的抑制脂多糖引起的巨噬細胞TNF-α和NO產生增加,知母皂苷100gmol/L可減少脂多糖引起的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磷酸化p70S6K表達增加,從而抑制了炎症因子TNFa和NO的過度表達,抑制炎症反應。曾報告知母皮下注射對大腸埃希菌所致家兔發熱有解熱作用。另報告石膏與知母均有解熱作用,二者合用解熱效果增強,知母解熱有效成分為芒果苷。
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