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
本品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根皮。主產於寧夏。春初或秋後採挖。
【處方用名】地骨皮。
【藥性】甘,寒。入肺、肝、腎經。
地骨皮功效
- 涼血除蒸
- 清肺降火
地骨皮主治的病
- 治陰虛發熱
- 治肺熱咳嗽-咳嗽氣喘
- 治血熱出血-吐血、衄血、咯血等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故外感風寒發熱及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功用闡述】
本品甘寒清潤,「專清陰中之熱」《臟腑藥式補正》,「能退伏熱以除蒸」《本草便讀》,適用於陰虛內熱、骨蒸盜汗。入血分,善清洩血分之實熱,以涼血止血,用治血熱出血。入肺經,長於清肺熱,「療肺熱有餘咳嗽」《藥品化義》
1.治陰虛發熱
本品甘寒清潤,「專清陰中之熱」《臟腑藥式補正》。「凡人真陰中有火,自相蒸爍,而見有汗骨蒸,宜此對待之」《本草述鈎元》,適用於陰虛內熱,骨蒸盜汗,可單用,如地骨皮露《部頒標準》;或與知母、鱉甲、銀柴胡等配伍,如清骨散《證治準繩》。
2.治肺熱咳嗽-咳嗽氣喘
本品性寒,入肺經。能清肺中之郁熱,降肺中之伏火,「療肺熱有餘咳嗽」《藥品化義》,適用於邪熱壅肺,氣逆不降之咳嗽氣喘,常與桑白皮、甘草等配伍,如瀉白散《小兒藥證直訣》
3.治血熱出血-吐血、衄血、咯血等出血
本品甘寒入血分,善清洩血分之實熱以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出血,可與大薊、仙鶴草、側柏葉等配伍此外,本品甘寒不燥,清熱除蒸之中,兼能「解消渴」《本草正》,可用於陰虛內熱之消渴
【地骨皮典型案例】
地骨皮涼血止血案。王某,女,49歲。近2個月以來,月經紊亂,崩漏不止,血色鮮紅,質稠量多,且逐月加重。西醫診斷為「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症見崩漏不止,伴頭暈耳鳴,五心煩熱,精神疲憊,舌淡、苔薄白,脈細數。證屬腎陰虧虛。治擬滋腎養陰,涼血止血。用炒地骨皮60g(以甜酒汁100ml拌炒至黑),乾荔枝(連殼搗爛)10g,3劑,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後出血量減少,再進2劑血止《名老中醫用藥心得》。
【地骨皮常用配伍】
- 地骨皮配白薇:者皆入陰分血分,均為退熱除蒸之佳品。地骨皮長於清熱涼血,善治有汗之骨蒸;白薇洩熱益陰,善於清解營分之熱。二藥配伍,增強滋陰涼血除蒸之效,適用於血虛發熱,陰虛潮熱,溫邪入營之午後發熱等。
- 地骨皮配胡黃連:地骨皮能除肝腎虛火,清陰分伏熱;胡黃連能退骨蒸,消疳熱。二藥配用,退虛熱作用明顯加強,適用於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小兒疳積發熱等。
- 地骨皮配大青葉:地骨皮善清洩肺熱;大青葉善清心胃實火。二藥配伍,增強清熱解毒、瀉火退熱之效適用於外感時疫,肺胃熱盛,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
- 地骨皮配白茅根:二者均為甘寒之品,地骨皮尤能清肺降火,涼血止血;白茅根尤能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二藥配伍,增強清熱涼血止血之效,適用於血熱妄行之咯血、吐血、尿血等。
地骨皮古籍記載
- 《神農本草經》「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
- 《珍珠囊》「解骨蒸肌熱,消渴,風濕痹,堅筋骨,涼血。」
- 《湯液本草》「瀉腎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熱,補正氣。」
【現代科學】
1.地骨皮化學成分
主要含生物鹼類成分:甜菜鹼,苦可胺A,莨菪亭,枸杞酰胺(乙酸橙黃胡椒酰胺酯),阿托品和天仙子胺;還含有機酸、酚類及甾醇成分。
2.地骨皮藥理作用
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熱、降血糖等作用
1.解熱作用
地骨皮醇提物灌胃,可抑制鹿角菜膠所致大鼠發熱;其醇提物、水提物、乙醚殘渣水提物及甜菜鹼灌服或靜脈注射,對內毒素所致發熱家兔也有解熱作用。
2.降血糖作用
地骨皮水煎液灌胃,可降低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和大鼠高血糖,亦可降低正常大鼠血糖,提高大鼠血清胰島素及肝糖原水平,改善胰島B細胞形態結構變化,並可直接促進體外培養的胰島B細胞釋放胰島素,其機制與地骨皮拮抗四氧嘧啶所致過氧化損傷有關。地骨皮可通過降低血液中TNFa和白介素-6等炎性因子,來預防糖尿病所致血管病變,亦可通過減少核因子kB(NFkB)表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從而改善腎臟損傷,都有利於糖尿病多種併發症的防治。有研究認為地骨皮中僅枸杞根皮有明顯降糖效果,而寧夏枸杞根皮作用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