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蒲公英功效
蒲公英

【蒲公英】

本品首載於《新修本草》。為菊科植物蒲公英、鹼地蒲公英或同屬數種植物的全草。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春至秋季花初開時採挖。

【處方用名】蒲公英、黃花地丁。

【藥性】苦、甘,寒。入肝、胃經

蒲公英功效

  1. 清熱燥濕
  2. 瀉火解毒

蒲公英主治的病

  1. 治熱毒瘡瘍、瘡癰腫毒
  2. 治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使用注意】用量過大,可致緩瀉。

蒲公英功用闡述】

本品苦寒,入肝、胃經。「主化熱毒,消腫核有奇功」《握靈本草》。凡熱毒壅盛所致之瘡癰腫毒,不論內癰外癰均可應用。因其兼能通乳,「治乳癰乳癤,紅腫堅塊,尤有捷效」《本草正義》,故歷來被視為治乳癰之要藥。又能利小便,清濕熱,可用於熱淋澀痛、濕熱黃疸。尤「為通淋妙品」《本草備要》,凡「淋症多屬熱結,用此可以通解」《本草求真》

1.治熱毒瘡瘍、瘡癰腫毒

本品苦寒,「善能消瘡毒,而又善於消火」《本草新編》,善治一切熱毒瘡瘍。

  • 治疔瘡腫毒,常與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
  • 治肺癰、腸癰等,常與金銀花玄參當歸同用,如立消湯《洞天奧旨》。
  • 因其主入肝、胃經,兼能疏郁通乳,「治乳癰乳癤,紅腫堅塊,尤有捷效」《本草正義》,故尤為治乳癰之要藥。可單用,如蒲公英片《部頒標準》,或與忍冬藤生甘草同用,如英藤湯《洞天奧旨》。

2.治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本品有清利濕熱之功。治濕熱黃疸,常與茵陳大黃梔子等同用,又「為通淋妙品」《本草備要》。凡「淋症多屬熱結,用此可以通解」《本草求真》,常與車前子滑石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能清肝明目,可用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可單用,如蒲公英湯《醫學衷中參西錄》;也可配菊花夏枯草等同用。

【蒲公英常用配伍】

  1. 蒲公英配夏枯草:兩藥同為寒涼之品,均入肝經。蒲公英善清熱解毒、疏郁散結而消癰腫;夏枯草長於清肝瀉火而散郁結。兩藥配用,寒涼清解而不郁遏,使清肝瀉火、解毒消癰、行滯散結力增強。適用於肝經實火、熱毒內蘊之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火熱邪毒郁結所致的疔瘡癰腫,瘰癧痰核,乳癰;肝膽熱毒、濕熱郁結之黃疸、脅肋疼痛等
  2. 蒲公英配天花粉蒲公英善於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天花粉長於清熱生津,消腫排膿。兩藥配伍,清熱解毒、消癰排膿之功增強,對瘡瘍癰腫膿未成者可促使消散,膿已成者可潰瘡排膿。適用於癰腫瘡毒,乳癰,肺癰等。
  3. 蒲公英配車前草:兩藥均能清熱解毒,利水通淋。蒲公英以清熱解毒見長;車前草以利水通淋為優。兩藥合用,清熱解毒、利水通淋之功增強。適用於濕熱黃疸、熱淋澀痛。若兩藥鮮品共搗爛外敷,治諸癰瘡腫毒效佳。

蒲公英古籍記載

  • 《新修本草》「主婦人乳癰腫。」
  • 《本草備要》「專治癰腫、療毒,亦為通淋妙品。」
  • 《滇南本草》「敷諸瘡腫毒,疥癩癬瘡,祛風,消諸瘡毒,散瘰癧結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

【現代科學】

1.蒲公英化學成分

主要含有機酸類成分:咖啡酸,綠原酸,偽蒲公英甾醇棕櫚酸等;揮發油:正已醇,樟腦,正辛醇,反式石竹烯等;黃酮類成分: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半乳糖苷,槲皮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香葉木素,芹菜素等。

2.蒲公英藥理作用

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潰瘍等作用

1.抗炎作用

大量的研究證實,蒲公英具有顯著的抗炎活性。蒲公英可顯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急性鼠耳廓腫脹及蛋清引起的鼠足腫脹,對棉球刺激所致的肉芽腫中組織增生也有顯著抑製作用。採用脂多糖(LPS)誘導小鼠肺損傷模型觀察了蒲公英的抗炎作用,發現蒲公英能使肺損傷小鼠的肺濕/乾重比值減小,肺部炎症病變減輕,肺組織內髓過氧化物酶含量降低,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細胞計數蛋白含量腫瘤壞死因子和白介素-6的水平降低。

2.抗潰瘍作用

蒲公英水提液體外對幽門螺桿菌甲硝唑耐藥株和敏感株的MIC為6.25~800mg/ml,甲硝唑耐藥株與敏感株間無明顯差異。體內實驗表明,蒲公英水提液0.5、1.25、5.0g/kg灌胃,連續5天,對無水乙醇所致的小鼠胃黏膜損傷有不同程度的保護作用。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