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

竹茹
竹茹

【竹茹】

本品首載於《本草經集注》。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大頭典竹的莖稈中間層。產於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全年均可採制。

【處方用名】竹茹、姜竹茹、淡竹茹。

【藥性】甘,微寒。入肺、胃、心、膽經

竹茹功效

  1. 清熱化痰
  2. 除煩
  3. 止嘔

竹茹主治的病

  1. 治痰熱咳嗽,心煩不寐
  2. 治胃熱嘔吐氣逆不降

【用法用量】煎服,5~10g。生用偏於清化痰熱,姜汁炙用偏於和胃止嘔。

竹茹功用闡述】

本品甘寒,入肺經,清化熱痰而止咳;入胃經,清胃降逆而止嘔,為治痰熱咳嗽、胃熱嘔逆的常用藥物。又入心、膽經,專清熱痰而寧神,凡「驚悸怔忡,心煩躁亂,睡臥不寧,此皆膽胃熱痰之症,悉能奏效」《藥品化義》,適用於痰火內擾之心煩不寧,及中風痰迷,舌強不語。

1.治痰熱咳嗽,心煩不寐

本品甘寒,專清熱痰。既可清化肺之痰熱,用於痰熱壅肺之咳嗽,痰黃黏稠,常與桑白皮川貝母黃芩等為伍;又治「膽胃熱痰之症,悉能奏效」《藥品化義》。

2.治胃熱嘔吐、氣逆不降

本品涼而能降,主入胃經。專清胃腑之熱,降上逆之氣,為治胃熱嘔逆之要藥,每與黃連生薑為伍。

  • 治胃虛有熱,氣逆不降,呃逆或嘔吐者,常配橘皮生薑等,如橘皮竹茹湯《金匱要略》。
  • 治懷胎蘊熱,惡阻嘔逆者,可與黃芩枇杷葉陳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甘寒入血,尚能清熱涼血而止血,可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及崩漏等

【竹茹常用配伍】

  1. 竹茹配瓜蔞竹茹甘寒而潤,功專清化熱痰;瓜蔞甘微苦寒,善清肺潤燥化痰。兩藥伍用,相得益彰,可增強清肺化痰之功,適用於肺熱壅盛,咳嗽痰黃。
  2. 竹茹配枳實竹茹甘寒清降,清肺化痰,清胃止嘔;枳實辛散苦洩,降氣消痰,散結除痞。兩藥伍用,共奏清熱化痰、和胃降逆之功,適用於胃熱痰盛,胃氣上逆,惡心嘔吐,胸悶痰多。
  3. 竹茹配陳皮竹茹甘寒清降,清熱止嘔,下氣消痰;陳皮辛溫性緩,理氣健脾,和胃降逆。兩藥伍用,寒一溫,溫清相濟,可增強和胃降逆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弱,寒熱錯雜之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呃逆等。

竹茹古籍記載

  • 《名醫別錄》「治嘔呃,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
  • 《醫學入門》「治虛煩不眠,傷寒勞復,陰筋腫縮腹痛,妊娠因驚心痛,小兒癇口噤,體熱。」
  • 《本草匯言》「竹茹,清熱化痰,下氣止嘔之藥也。如前古治肺熱熱甚,咳逆上氣,嘔穢寒熱及血溢崩中諸症。此藥甘寒而降,善除陽明一切火熱痰氣為疾用之立安,如諸病非因胃熱者勿用。」

【現代科學】

1.竹茹化學成分

主要含2,5二甲氧基-對苯醌,對羥基苯甲醛,丁香醛,松柏醛,2,5-二甲氧基-對-羥基苯甲醛,苯二甲酸2′羥乙基甲基酯等。

2.竹茹藥理作用

本品具有延緩皮膚衰老等作用

1.延緩皮膚衰老作用

竹茹黃酮(含量30%)550mg/L體外可促進3日齡大鼠原代背部皮膚角質形成細胞增殖,5mg/L可促進大鼠原代皮膚成纖維細胞增殖;竹茹黃酮5mg/L、內酯(含量45%)0.5mg/L、5mg/L還可抑制皮膚角質形成細胞丙二醛的生成、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具有延緩皮膚衰老作用。

2.其他作用

竹茹水煎液體外對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埃希菌及傷寒桿菌等有抑菌作用。臨床用竹茹10g水煎服用治療肺熱咳嗽、咳黃痰及胃熱嘔吐等,姜制竹茹止嘔作用增強。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