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
本品首載於《名醫別錄》。為唇形科植物紫蘇葉(或帶嫩枝)。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
【處方用名】紫蘇、蘇葉、紫蘇葉。
【藥性】辛,溫。歸肺、脾經。
紫蘇功效
- 解表散寒
- 行氣和胃
紫蘇主治的病
- 治風寒表證,兼見咳嗽痰多,胸悶不舒者
- 治脾胃氣滯所致的胸脘痞悶,惡心嘔逆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
*紫蘇忌鯉魚,紫蘇和鯉魚一起食用容易引發毒瘡
【紫蘇功用闡述】
本品辛溫芳香,其體輕揚,主入肺、脾經。既能外達腠理、解表散寒,又能行氣寬中、和胃降逆。
發汗之力不及麻黄、桂枝,但「氣味皆薄,無過汗傷中之患」《本經逢原》。為治風寒表證及脾胃氣滯證的常用藥物。對於外感風寒,內有氣滯之證尤宜。又「安胎順氣最靈」《本草易讀》,可使氣機通暢則胎氣自和。此外,尚能解魚蟹毒,可用於進食魚蟹中毒之腹痛吐瀉。
1.治風寒表證,兼見咳嗽痰多,胸悶不舒者-風寒表證
常與苦杏仁、桔梗、前胡等同用,如解肌寧嗽丸《中國藥典》。治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濕之證,症見惡寒發熱,咳痰色白,倦怠乏力等,常與人參、半夏、茯苓等同用,如參蘇飲《和劑局方》。
2.治脾胃氣滯所致的胸脘痞悶,惡心嘔逆等-脾胃氣滯證
若偏寒者可配砂仁、丁香等,偏熱者可與黃連、蘆根等同用。治外感風寒,內有氣滯之證,症見惡寒發熱、胸脘痞悶、惡心嘔逆等,常與香附、陳皮等同用,如香蘇散《和劑局方》。治妊娠氣滯,惡心嘔吐,胎動不安者,常與砂仁、陳皮等同用。
【紫蘇常用配伍】
- 紫蘇配香附:紫蘇辛溫,歸肺、脾、胃經,功能發散風寒,行氣寬中;香附辛平歸肝、脾,善行氣疏肝理脾。兩藥合用,外散風寒,內理中氣,主治外感風寒、中焦氣滯之惡寒發熱、脘腹脹滿、惡心嘔吐。方如香蘇散。
- 紫蘇配廣藿香:紫蘇發表散寒,行氣寬中;廣藿香內化濕濁,外散風寒。兩藥配伍,善冾外感風寒、內傷濕濁之惡寒發熱、腹痛腹脹、嘔吐洩瀉。方如藿香正氣散。
- 紫蘇梗配砂仁:紫蘇梗理氣寬胸,順氣安胎;砂仁行氣安胎。兩藥配伍,治氣滯胎動不安。
【典型案例】
紫蘇解毒案。某女因食魚膽中毒,急送往縣中醫院。經輸液、護肝、強心並結合中醫清利濕熱等治療,仍無明顯好轉。見患者精神萎靡,面色晦暗,鞏膜黃染,時發嘔吐,尿少,按脈細數、偶有間歇。即囑煎紫蘇1斤(500g),加糖鹽少許,2天分服。服後汗出,嘔吐止,精神好轉,脈無間歇,尿量增多。後進參苓白術散加紫蘇梗,調理治癒出院上海中醫藥雜誌,1981,(12):27]。
紫蘇古籍記載
- 《名醫別錄》:「主下氣,除寒中。」
- 《本草蒙筌》:「發表解肌,療傷風寒甚捷;開胃下食,治脹滿易差。」
- 《本草綱目》:「解肌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魚蟹毒,治蛇犬傷。」
【現代科學】
1.紫蘇化學成分
莖、葉含揮發油約01~0.2%, 油中主要成份為左旋紫蘇醛( L-perillaldehyde),含量40~55%,具有特異香氣。其次含左旋檸檬烯(L- – limonene)約20%、α-蒎烯( a- pinene)、欖香素( elemicin)、紫蘇紅色素( perillanin)、紫蘇酮φ perillaketone)、β呋喃酮異紫蘇酮( (isoegomaketone)。此外,尚含腺嘌呤( adenine)和精氨酸( argonne)。果實和種子含脂肪油45.3%,主要為亞麻油酸酯( linolein),尚含維生素B1
2.紫蘇藥理作用
藥理研究表明,紫蘇有解熱、升高血糖、促進免疫功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減少支氣管分泌、緩解支氣管痙攣等作用;水煎劑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