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蘇飲】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紫蘇葉 (6克)
- 葛根 (6克)
- 茯苓 (6克)
- 人參 (6克)
- 半夏 (6克)
- 前胡 (6克)
- 桔梗 (4克)
- 枳殻 (4克)
- 陳皮 (4克)
- 木香 (4克)
- 甘草 (4克)
- 生薑 (7片)
- 大棗 (1枚)
【參蘇飲服用方法】
- 上藥水煎服 (此為現代用法)
- 上頭11味藥絞爛,每服四錢(12g),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一個,煎六分,去滓,微熱服, 不拘時候。(此為古法)
【參蘇飲功效】
- 益氣解表,理氣化痰
【參蘇飲方解】
本方主治素體脾肺氣虛,內有痰濕,復感風寒。
- 方中蘇葉辛溫,歸肺脾經,功擅發散表邪,又能宣肺止咳,行氣寬中,故用為君藥。
- 臣以葛根解肌發汗,它解肌發表,比蘇葉深一層,為什麼這方要用深一層的發表?因為治氣虛之人,既有散表,又有相當於防止表邪開始深一層的情況,因此解肌往外透, 再用人參益氣健脾,糾正體內的氣虛,扶正祛邪,蘇葉、葛根得人參相助,則無發散傷正之虞,大有啓門驅賊之勢。
- 半夏、前胡、桔梗止咳化痰,宣降肺氣
- 木香、枳殻、陳皮理氣寬胸,醒脾暢中
- 茯苓健脾滲濕以助消痰。
- 如此化痰與理氣兼顧,既寓「治痰先治氣」之意,又使升降復常,有助於表邪之宣散,肺氣之開合,七藥俱為佐藥。
- 甘草補氣安中,兼和諸藥,為佐使。
- 煎服時,少加生薑、大棗,調和脾胃及調和營衛,協蘇葉、葛根可解表,合人參、茯苓、甘草能益脾。
- 諸藥配伍,共成益氣解表、理氣化痰之功
【參蘇飲適用人群病徵】
主治: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濕證。
- *惡寒發熱
- *無汗
- 頭痛
- 鼻塞
- *咳嗽痰白
- 胸脘滿悶
- *倦怠無力
- *氣短懶言
- 苔白脈弱
適用病人: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炎、蕁麻疹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濕證者, 治當益氣解表,理氣化痰。 (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沒有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參蘇飲病機分析】
方證由素體脾肺氣虛,內有痰濕,復感風寒而成。
- 風寒侵襲肌膚營衛正邪交爭,則發熱惡寒
- 風寒侵襲,腠理閉塞,玄府不通,則無汗
- 痰濕壅肺,濁氣上逆,則咳嗽痰白
- 肺脾氣虛,則倦怠乏力,氣短懶言
- 舌淡,苔薄白,脈弱,皆為氣虛,風寒侵襲,痰濕內壅之徵
【參蘇飲與敗毒散什麽分别?】
- 相同之處:參蘇飲與敗毒散皆治氣虛外感風寒。
- 不同之處:敗毒散所治為風寒夾濕之表證為主,氣虛程度不重,故用 羌活 、 獨活 、 川芎 、 柴胡 祛邪為主兼去表風濕,因此敗毒散可治身痛。
- 而參蘇飲側治風寒表證而氣虛程度較重,故用蘇葉、葛根、人參益氣解表為主,加之痰濕與氣滯亦甚,則又增半夏、木香、陳皮等化痰行氣之品。 因此參蘇飲可治倦怠乏力,氣短懶言。
【參蘇飲配伍特點】
- 為散補並行,則散不傷正,補不留邪
- 是氣津並調,使氣行痰消,津行氣暢
【 參蘇飲 禁忌、使用注意】
- 風熱表證者慎用本方
【參蘇飲科學藥理作用】
- 具有解熱、抗病毒、抗菌、抗過敏、增強機體免疫力、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等作用。
【參蘇飲口訣方歌】
參蘇飲內用陳皮,枳殼前胡半夏齊, 乾葛木香甘桔茯,氣虛外感最相宜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