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代赭湯

旋覆代赭湯

【旋覆代赭湯】

【出自】《傷寒論》

  1. 旋覆花(9克)
  2. 代赭石(6克)
  3. 半夏(9克)
  4. 生薑(15克)
  5. 人參(6克)
  6. 大棗(4枚)
  7. 炙甘草(9克)

【旋覆代赭湯英文】

Inula and Hematite Decoction

【旋覆代赭湯功效】

  • 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旋覆代赭湯方解】

本方證因胃氣虛弱,痰濁內阻所致胃脘痞悶脹滿、頻頻噯氣。甚或嘔吐、呃逆等證。原書用於「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此乃外邪雖經汗、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中氣已傷,痰涎內生,胃失和降,痰氣上逆之故。而胃虛當補、痰濁當化、氣逆當降,所以擬化痰降逆,益氣補虛之法。

  • 方中旋覆花性溫而能下氣消痰,降逆止暖,是為君藥。
  • 代赭石質重而沈降,善鎮衝逆,但味苦氣寒,故用量稍小為臣藥;生薑於本方用量獨重,寓意有三:一為和胃降逆以增止嘔之效,二為宣散水氣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約代赭石的寒涼之性,使其鎮降氣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溫,祛痰散結,降逆和胃,並為臣藥。
  • 人參炙甘草大棗益脾胃,補氣虛,扶助已傷之中氣,為佐使之用。
  • 諸藥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劑,使痰涎得消,逆氣得平,中虛得復,則心下之痞硬除而噯氣、嘔呃可止。後世用治胃氣虛寒之反胃、嘔吐涎沫,以及中焦虛痞而善曖氣者,亦取本方益氣和胃,降逆化痰之功。

【旋覆代赭湯適用人群病徵】

主治:中虛痰阻氣逆證。

  • 心下痞硬,或疼痛
  • 噫氣不除,或嘔吐,或便溏
  • 四肢困重,乏力
  • 舌淡,苔薄白或膩
  • 脈虛弱或滑

適用病人:淺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擴張、幽門不全梗阻、神經性嘔吐、慢性肝炎、高血壓、梅尼埃病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中虛痰飲氣逆證者,治當降逆化痰,益氣和胃。(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沒有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旋覆代赭湯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脾胃虛弱,痰飲內生,濁氣上逆所致。

  • 脾胃虛弱,痰飲內生,壅滯氣機,濁氣上逆,則心下痞硬,或疼痛,噫氣不除
  • 脾虛不運,胃虛不降,則便溏,或嘔吐
  • 氣血虛弱,不能滋養,則四肢困重,乏力
  • 舌淡,苔薄白或膩,脈虛弱或滑,皆為脾胃氣虛,痰飲內盛之象

【旋覆代赭湯配伍特點】

【旋覆代赭湯禁忌、使用注意】

  • 方中代赭石性寒沉降,質重礙胃,胃虛者用量宜小
  • 脾胃濕熱慎用

【旋覆代赭湯條文】

  •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16l條)

【旋覆代赭湯歷代醫家方論】

  • 《傷寒附翼》:「旋覆、半夏作湯,合代赭末,治頑痰結於胸膈,或痰沫上湧者最佳。虛者加人參甚效。」
  • 尤在涇:「傷寒發汗,或吐或下,邪氣則解,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胃氣弱而未和,痰氣動而上逆也,旋覆花咸溫,行水下氣,代赭石味苦質重,能墜痰降氣,半夏、生薑辛溫,人參、大棗、甘草甘溫,合而用之,所以和胃氣而止虛逆也。」《傷寒貫珠集》
  • 許宏:「汗吐下後,大邪雖解,胃氣已弱而未和,虛氣上逆,故心下痞硬,而噫氣不除者。與旋覆花下氣除痰為君;以代赭石為臣,而鎮其虛氣;以生薑、半夏之辛而散逆氣,除痞散硬以為佐;人參、大棗、甘草之甘,而調緩其中,以補胃氣而除噫也。」《金鏡內台方議》
  • 方有執:「解謂大邪已散也。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正氣未復,胃氣尚弱,而伏飲為逆也。旋覆、半夏蠲飲以消痞硬,人參、甘草養正以益新虛。代赭以鎮墜其噫氣,姜、棗以調和其脾胃。然則七物者,養正散余邪之要用也。」
  • 汪琥:「此噫氣比前生薑瀉心湯之乾噫不同,是雖噫而不致食臭,故知其為中氣虛也。與旋覆代赭石湯以補虛、散痞、下逆氣。」
  • 柯韻伯:「傷寒者,寒傷心也。既發汗復吐下之,心氣太虛,表寒乘虛而結於心下。心氣不得降而上出於聲,君主出亡之象也。噫者傷痛聲。不言聲而日氣者,氣隨聲而見於外也。」

【旋覆代赭湯口訣方歌】

  • 旋覆代赭人參同,半夏姜甘大棗正,心下痞硬有噫氣,主治中虛痰飲證。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