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風散

消風散

【消風散】

【出自】《外科正宗》

  1. 荊芥(6克)
  2. 防風(6克)
  3. 牛蒡子(6克)
  4. 蟬蛻(6克)
  5. 蒼術(6克)
  6. 苦參(6克)
  7. 木通(6克)
  8. 石膏(6克)
  9. 知母(6克)
  10. 當歸(6克)
  11. 生地黃(6克)
  12. 胡麻仁(6克)
  13. 甘草(6克)

【消風散英文】

Wind-Dispersing Powder

【消風散功效】

疏風除濕,清熱養血

【消風散方解】

本方所治之風疹、濕疹,是由風濕或風熱之邪侵襲人體,浸淫血脈,內不得疏洩,外不得透達,郁於肌膚腠理之間所致,故見皮膚瘙癢不絕、疹出色紅或抓破後津水流溢等。治宜疏風為主,佐以清熱除濕之法。

  • 癢自風而來,止癢必先疏風,故以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之辛散透達,疏風散邪,使風去則癢止,共為君藥。
  • 配伍蒼術祛風燥濕,苦參清熱燥濕,木通滲利濕熱,是為濕邪而設;石膏知母清熱瀉火,是為熱邪而用,以上俱為臣藥。
  • 然風熱內郁,易耗傷陰血;濕熱浸淫,易瘀阻血脈,故以當歸生地胡麻仁養血活血,並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為佐。
  • 甘草清熱解毒,和中調藥,為佐使。

諸藥合用,以祛風為主,配伍祛濕、清熱、養血之品,祛邪之中,兼顧扶正,使風邪得散、濕熱得清、血脈調和,則癢止疹消,為治療風疹、濕疹之良方。

【消風散適用人群病徵】

主治:風疹,濕疹(風中皮膚疹證)。

  • 疹出色紅,瘙癢,或遍身斑點呈雲片,抓破後滲出津水
  • 舌紅,苔黃白相兼
  • 脈浮

適用病人:蕁麻疹、過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神經性皮炎、銀屑病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風中皮膚疹證者。(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沒有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消風散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風侵肌腠,浸淫營衛氣血所致。

  • 邪熱內生,陰血不足,風竄肌腠,熱侵血脈,外風與內熱相結而肆虐於營衛肌腠,則疹出色紅,瘙癢,或遍身斑點呈雲片
  • 熱郁氣機,氣不化濕,濕熱與風相結而浸淫於外,則疹處抓破後滲出津水
  • 舌紅,苔黃白相兼,脈浮,皆為風與熱浸淫肌腠之徵。

【消風散禁忌、使用注意】

  • 使用注意若風疹屬虛寒者,則不宜用。
  •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魚腥、煙酒、濃茶等,以免影響療效。

【消風散條文】

  原方主治  《外科正宗》卷4:「治風濕浸淫血脈,致生疥瘡,瘙癢不絕,及大人小兒風熱癮疹,遍身雲片斑點,乍有乍無並效。」

【消風散病案】    

    風疹(《許履和外科醫案醫話集》):吳某,女,21歲。病經四月,面額及兩上肢先後出現紅疹瘙癢,吃魚蝦後更甚,在某醫院皮膚科診斷為「過敏性皮炎」,用氯化鈣、葡萄糖酸鈣、苯海拉明等未能控制,故來我院求治。診得面額、兩臀及背部起粟米樣丘疹,掀紅瘙癢,皮膚灼熱,抓破之後,則淌黃水,口乾渴,小便黃,大便乾,舌質紅,苔白膩,脈弦細……治宜祛風濕,涼血熱。以涼血消風散主之。處方:荊防風各4.5g,當歸6g,細生地12g,苦參9g,炒蒼術4.5g,蟬衣4.5g,胡麻仁9g,炒牛蒡子9g,生知母6g,煅石膏15g,生草8g,木通4.5g,白鮮皮9g。內服清寧丸,每次4.5g,每日2次;並以黃柏粉,外撲皮損處,每日3次。(徐福松.許履和外科醫案醫話集.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

    按語:該案為風疹,疹出煅紅,皮膚灼熱,為熱;瘙癢為風;淌黃水為濕;全身見口渴,尿黃便乾,舌紅苔膩。當屬風濕熱邪浸淫血脈,郁於肌膚腠理所致。故用祛風除濕,清熱涼血之消風散加白鮮皮清熱燥濕止癢,清寧丸(為大黃制劑)瀉熱涼血化瘀,並外用清熱燥濕之黃柏粉撲患處。如此表裡前後分消風濕熱邪,內外合治,療效更著。

【消風散口訣方歌】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