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府逐瘀湯】
【出自】《醫林改錯》
【血府逐瘀湯英文】
Blood Stasis-Expelling Decoction
【血府逐瘀湯功效】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血府逐瘀湯方解】
本方主治諸症皆為瘀血內阻胸部,氣機郁滯所致,即王清任所稱「胸中血府血瘀」之證。胸中為氣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經循行之分野。血瘀胸中,氣機阻滯,清陽郁遏不升,血瘀主要在胸部,兼有肝鬱氣滯,實際上肝鬱氣滯,肝經循兩脅,佈胸中,氣滯可以導致血瘀,胸中血瘀之後,又可以引起氣滯,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的氣血之間的關係。
- 方中桃仁破血行滯而潤燥,紅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為君藥。
- 赤芍、川芎助君藥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為臣藥。
- 生地黃、當歸養血益陰,清熱活血;桔梗、枳殼,一升一降,寬胸行氣;柴胡疏肝解郁,升達清陽,與桔梗、枳殼用,尤善理氣行滯,使氣行則血行,以上均為佐藥。
- 桔梗並能載藥上行,兼有使藥之用;甘草調和諸藥,亦為使藥。
- 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氣行,則諸症可愈,為治胸中血瘀證之良方。
【血府逐瘀湯適用人群病徵】
主治:胸中瘀血證
- 胸痛,頭痛,胃痛,其疼痛部位不移,痛如針刺,夜間加重
- 或有心胸煩熱,心悸失眠
- 急躁易怒
- 入暮潮熱
- 唇暗或兩目暗黑
- 舌暗紅或有瘀斑
- 脈細或澀
適用病人: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肋軟骨炎、腦震蕩、腦挫傷、血管性神經性頭痛、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胸中瘀血證者。(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沒有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血府逐瘀湯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瘀血阻滯,氣機不利所致。
- 瘀血內生,經脈郁滯,經氣不利,則胸痛,頭痛,胃痛
- 瘀血滯澀脈絡,經氣瘀滯不通,則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痛如針刺
- 夜為陰,血為陰,入夜脈絡瘀阻更甚,則夜間加重
- 瘀血化熱,熱擾心胸,則心胸煩熱
- 血化熱,熱因腠理閉塞不能外透,則入暮潮熱
- 瘀血擾心,心神被擾,則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 唇暗或兩目暗黑,舌暗紅或有瘀斑,脈細或澀,皆為瘀血內擾,經氣不利之徵。
【血府逐瘀湯配伍特點】
- 活血與行氣相伍,既行血分瘀滯,又解氣分郁結
- 祛瘀與養血同施,則活血而無耗血之慮,行氣又無傷陰之弊
- 升降兼顧,既能升達清陽,又可降洩下行,使氣血和調
【血府逐瘀湯禁忌、使用注意】
- 方中藥物多為活血祛瘀,行氣通絡之品,故孕婦及體弱者忌用。
- 寒瘀者慎用本方。
【血府逐瘀湯條文】
《醫林改錯》卷上:「頭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裡熱(名日燈籠病),瞀悶,急躁,夜睡夢多,呃逆,飲水即嗆。不眠,小兒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氣病,乾嘔,晚發一陣熱。」
【血府逐瘀湯歷代醫家方論】
- 唐宗海:「王清任著《醫林改錯》,論多粗舛,惟治瘀血最長。所立三方,乃治瘀血活套方也。一書中惟此湯歌訣’血化下行不作癆’旬頗有見識。凡癆所由成,多是瘀血為害,吾於血證諸門,言之綦詳,並採此語以為印證。」《血證論》卷8
- 唐容川: 「王清任著醫林改錯,論多粗舛,惟治淤血最長,所立三方,乃治淤活套方也。一書中惟此湯歌訣, 血化下行不作癆旬, 頗有.見識。凡癆所由成,多是淤血為害,吾於血症諸門, 言之綦詳, 並採此語以為印證。」《血證論》
- 《醫林改錯評註》(陝西中醫研究所編): 「血府逐淤湯用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活血去淤,配合當歸、生地活血養血, 使淤血去而又不傷血;柴胡、 枳殼疏肝理氣,使氣行則血行;牛膝破淤通經,引淤血下行;桔梗入肺經,載藥上行使藥力發揮於胸(血府);甘草緩急,通百脈以調和諸藥。參考古方分析,此方乃由四逆散、桃紅四物湯共同加味組成,功能活血祛淤、行氣止痛。」
【血府逐瘀湯口訣方歌】
- 府當歸生地桃,紅花甘草殼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