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脾散

實脾散

【實脾散】

【出自】《重訂嚴氏濟生方》

  1. 附子(30克)
  2. 乾薑(30克)
  3. 茯苓(30克)
  4. 白術(30克)
  5. 厚朴(30克)
  6. 草果(30克)
  7. 木香(30克)
  8. 檳榔(30克)
  9. 木瓜(30克)
  10. 生薑(5片)
  11. 大棗(1枚)
  12. 甘草(30克)

【實脾散英文】

Spleen-Strengthening Powder

【實脾散功效】

  • 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實脾散方解】

本方所治之水腫,亦謂陰水,乃由脾腎陽虛,陽不化水,水氣內停所致。實脾散解除氣機鬱滯,消除脘腹脹滿,同時行氣也有助於化濕。

水濕內盛,泛溢肌膚,則肢體浮腫;水為陰邪,其性下趨,故身半以下腫甚;脾腎陽虛,失於溫煦,則手足不溫;水氣內阻,氣機不暢,則胸腹脹滿;脾陽不足,腐熟無權則便溏;口中不渴,舌苔白膩,脈沈弦而遲為陽虛水停之徵。治以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 方中以附子乾薑為君,附子善於溫腎陽而助氣化以行水;乾薑偏於溫脾陽而助運化以制水,二藥相合,溫腎暖脾,扶陽抑陰。
  • 臣以茯苓白術滲濕健脾,使水濕從小便去。
  • 佐以木瓜除濕醒脾和中;厚朴木香大腹子(檳榔)草果行氣導滯,令氣化則濕化,氣順則脹消,且草果厚朴兼可燥濕,檳榔且能利水。
  • 甘草生薑大棗益脾和中,生薑兼能溫散水氣,甘草還可調和諸藥,同為佐使之用。

諸藥相伍,脾腎同治,而以溫脾陽為主;寓行氣於溫利之中,令氣行則濕化。

【實脾散適用人群病徵】

主治: 陽虛水腫證

  • 肢體浮腫,身半以下腫甚
  • 手足不溫
  • 口淡不渴
  • 胸腹脹滿
  • 大便溏薄
  • 舌苔厚膩
  • 脈沉遲

適用病人:肝硬化腹水、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心臟病水腫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陽虛水腫證者。(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沒有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實脾散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脾腎虛弱,水氣內盛所致。腎主水,脾制水。

  • 腎虛不能主水,脾虛不能制水,水津不得所化而為水氣,水氣浸淫於外,則肢體浮腫,身半以下腫甚
  • 陽虛不能溫養,則手足不溫
  • 陽虛陰津不得所化,則口淡不渴
  • 陽虛不化,水氣內盛,壅滯氣機,則胸腹脹滿
  • 水濕下注,則大便溏薄
  • 舌苔厚膩,脈沈遲,皆為陽虛水氣內盛之徵

【實脾散禁忌、使用注意】

  • 陰虛水氣證者慎用本方。
  • 若屬陽水者,非本方所宜。

【實脾散條文】

《重訂嚴氏濟生方·水腫門》:「陰水為病,脈來沈遲,色多青白,不煩不渴,小便澀少而清,大腑多洩,此陰水也,則宜用溫暖之劑,如實脾散、復元丹是也。」

【實脾散歷代醫家方論】

  • 吳昆:「脾胃虛寒,不能制水,則水妄行,故肢體浮腫;以無郁熱,故口不渴而大小皆利。是方也,用白術、茯苓、甘草之甘溫者補其虛,用乾姜、附子之辛熱者溫其寒,用木香、草果之辛溫者行其滯,用厚朴、腹子之下氣者攻其邪,用木瓜之酸溫者抑其所不勝。名日實脾散者,實土以防水也。雖其藥味不皆實土,然能祛其邪,乃所以使脾氣之自實也。」《醫方考》
  • 汪昂:「此足太陰藥也。脾虛故以白術、苓、草補之,脾寒故以姜、附、草蔻溫之,脾濕故以大腹、茯苓利之,脾滿故以木香、厚朴導之。然土之不足,由於木之有餘,木瓜酸溫能於土中瀉木,兼能行水,與木香同為平肝之品,使木不克土而肝和,則土能制水而脾實矣。經日:濕勝則地泥。瀉水正所以實土也。」《醫方集解》
  • 張璐:「治水以實脾為先務,不但陰水為然。方下所雲,治陰水發腫,宜此先實脾土。儼然陰水當溫散,陽水當寒瀉之旨橫於胸中。夫陰水因腎中真陽衰微,北方之水不能蟄藏,而泛溢無制,倘腎氣不溫,則真陽有滅頂之凶矣。實土堤水,寧不為第二義乎?何方中不用肉桂辛溫散結,反用木瓜、厚朴、大腹子耶?即有滯氣當散,厚朴尚可暫投,若大腹子之開洩大便,斷乎不可妄用也。  」《張氏醫通》
  • 吳謙,等:「脾胃虛則土不能制水,水妄行肌表,故身重浮腫。用白術、甘草、生薑、大棗以實脾胃之虛也;脾胃寒,則中寒不能化水,水停腸胃,故懶食不渴,二便不實。用姜、附、草果,以溫脾胃之寒;更佐大腹、茯苓、厚朴、木香、木瓜者,以導水利氣。蓋氣者水之母也,土者水之防也,氣行則水行,土實則水治,故名曰實脾也。然此方導水利氣之力有餘,陰水寒盛而氣不虛者固所宜也。若氣少聲微,則必以理中湯加附子,數倍茯苓以君之,溫補元氣以行水為萬當也。」《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

【實脾散病案】

    水腫:楊某,男。患遍身水腫,腹脹,面色蒼白,二便通利,口不渴,飲食少思,邀余診之。探其脈一息三至,舌苔白滑。余日:此乃陰寒水腫也。擬以實脾飲:厚朴、白術、木瓜、腹皮、附子、木香、草果、茯苓、乾姜、生薑,服5劑後,腫已漸消,後仍以原方加螻蛄2只,研末泡兌,再服5劑而瘥。[湖南省中醫藥研究所.湖南省老中醫醫案選(第一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

    按語:本案屬陰寒水腫證,乃脾陽不足,水氣內停所致。脾陽不足,則見面色蒼白、飲食少思;水氣內停,氣機不利則見遍身水腫、腹脹等症。用本方溫陽健脾,行氣利水,藥證相符,「腫已漸消」。再診之時,另取螻蛄研服,以增本方利水之功,故一舉獲效。

【實脾散口訣方歌】

  • 實脾苓術與木瓜,甘草木香檳榔加,草果姜附與厚朴,陰寒虛水效果佳。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