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雜病解中
腹痛根原
腹痛者,土濕而木賊之也。乙木升於己土,甲木降於戊土,肝脾左旋,膽胃右轉,土氣回運而木氣條達,故不痛也。水寒土濕,脾氣陷而胃氣逆,肝膽郁遏,是以痛作。
蓋乙木上升,是為枝葉,甲木下降,是為根本。脾陷則乙木之枝葉不能上發,橫塞地下而克己土,故痛在少腹,胃逆則甲木之根本不能下培,盤郁地上而克戊土,故痛在心胸。肝膽之經,旁循脅肋,左右並行,而三陽之病,則外歸於經,三陰之病,則內歸於藏。以陰盛於內而陽盛於外,故痛在臟腑者,厥陰之邪,痛在脅肋者,少陽之邪也。至於中氣頹敗,木邪內侵,則不上不下,非左非右,而痛在當臍,更為劇也。
此其中間,有木鬱而生風熱者。肝以風木主令,膽從相火化氣,下痛者,風多而熱少,上痛者,熱多而風少。而究其根原,總屬濕寒。
若有水穀停瘀,當以溫藥下之,仲景大黃附子湯,最善之制也。若宿物留滯,而生鬱熱,則厚朴七物湯,是良法也。如其瘀血堙塞,氣道梗阻,而生痛者,則以破結行瘀之品利之,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湯,酌其寒熱而選用焉。若無宿物,法宜培土疏木,溫寒去濕之劑,大建中、附子粳米、烏頭石脂三方,實諸痛證之準繩也。
姜苓桂枝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乾薑(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治脾肝下陷,痛在少腹者。
柴胡桂枝鱉甲湯
柴胡(三錢)、鱉甲(三錢,醋炙)、甘草(二錢) 桂枝(三錢) 半夏(三錢) 芍藥(三錢)茯苓(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治胃膽上逆,痛在心胸者。
胃寒,加乾薑、川椒、附子。
凡心腹疼痛,率因水寒土濕,木氣鬱沖所致。心腹痛劇欲死,四肢冰冷,唇口指甲青白者,宜薑、椒、附、桂,驅寒邪而達木鬱,必重用苓、甘,瀉濕培土,而緩其迫急,其痛自止。肝以風木主令,膽從相火化氣,其間木鬱風動,火鬱熱發,亦往往而有,而推其脾腎,無不濕寒之理。即有風熱兼作,用芍藥、柴、芩,以瀉肝膽,而脾腎之藥,必宜溫燥,此定法也。
肝主藏血,風動血耗,乙木枯槁,生意不遂,鬱怒而賊脾土,則生疼痛。若血枯木燥,宜芍藥、阿膠、歸、地、首烏之類,以滋風木。木榮風退,即當減去,不可肆用,以敗土氣。
血鬱痛作,或內在臟腑,或外在經絡。其證肌膚甲錯,兩目黯黑,多怒而善忘。以肝竅於目,主藏血而華色,血瘀不能外華,故皮膚粗澀而黑黯也。宜用丹皮、桃仁,破其瘀血。若癥結難開,加䗪蟲、虻蟲之類行之。尋常血瘀,五靈脂、山羊血,功力亦良。
飲食停滯,土困木鬱,以致作痛,用仲景溫下之法,大黃、薑、附,瀉其食水。劇者,少加巴霜一二鱉,擴清陳宿,功效最捷。一切宿物壅阻,並宜此法。
腰痛根原
腰痛者,水寒而木鬱也。木生於水,水暖木榮,生髮而不鬱塞,所以不痛。腎居脊骨七節之中,正在腰間,水寒不能生木,木陷於水,結塞盤郁,是以痛作。木者,水中之生意,水泉溫暖,生意升騰,發於東方,是以木氣根痎下萌。正須溫養,忽而水結冰澌,根本失榮,生氣抑遏,則病腰痛。
腰者,水之所在,腹者,土之所居,土濕而木氣不達,則痛在於腹,水寒而木氣不生,則痛在於腰。然腰雖水位,而木鬱作痛之原,則必兼土病。蓋土居水火之中,火旺則土燥,水旺則土濕,太陰脾土之濕,水氣之所移也。土燥則木達而陽升,土濕則木鬱而陽陷,癸水既寒,脾土秘濕,濕旺木鬱,肝氣必陷,陷而不已,墜於重淵,故腰痛作也。
色過而腰痛者,精亡而氣泄也。精,陰也,而陰中之氣,是謂陽根,縱欲傷精,陽根敗泄,變溫泉而為寒冷之淵,化火井而成冰雪之窟,此木枯土敗之原,疼痛所由來也。緣陰陽生長之理,本自循環,木固生火,而火亦生木。少陰之火,升於九天之上者,木之子也,少陽之火,降於九地之下者,木之母也。其生於水者,實生於水中之火。水中之陽,四象之根也,《難經》所謂腎間動氣,生氣之原也。
桂枝姜附阿膠湯
茯苓(三錢)、桂枝(三錢)、甘草(二錢)、乾薑(三錢)、附子(三錢)、阿膠(三錢,炒,研)
煎大半杯,溫服。
奔豚根原
奔豚者,腎家之積也。平人君火上升而相火下蟄,火分君相,其實同氣。君相皆蟄,則腎水不寒。火之下蟄,實賴土氣,胃氣右降,金水收藏,則二火沉潛而不飛揚。土敗胃逆,二火不降,寒水漸冱,陰氣凝聚,久而堅實牢硬,結於少腹,是謂奔豚。《難經》:腎之積,曰奔豚是也。
水邪既聚,逢鬱則發,奔騰逆上,勢如驚豚,腹脅心胸諸病皆作。氣衝咽喉,七竅火發,危困欲死,不可支也。及其氣衰而還,諸證乃止。病勢之凶,無如此甚。
然積則水邪而發則木氣。其未發也,心下先悸,至其將發,則臍下敢作。以水寒木鬱,則生振搖,枝葉不寧,則悸在心下,根本不安,則悸在臍間。臍上悸生者,是風木根搖,故發奔豚。
仲景霍亂: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腎氣者,風木搖撼之根,而論其發作,實是木邪。木邪一發,寒水上陵,木則剋土,而水則刑火。火土雙敗,正氣賊傷,此奔豚所以危劇也。
悸者,風木之郁沖,驚者,相火之浮宕。火不勝水,五行之常,所恃者,子土溫燥,制伏陰邪。培植陽根,蟄於坎府,根本不拔,則膽壯而神謐。土濕陽衰,不能降蟄相火,陽根泄露,飄越無依,寒水不凝,陰邪無制,巨寇在側,而身臨敗地,故動惕荒懸,迄無寧宇。凡驚悸一生,即為奔豚欲發之兆,不可忽也。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茯苓(一兩)、桂枝(四錢)、甘草(二錢)、大棗(十五枚)
甘瀾水四杯,先煎茯苓,減二杯,入諸藥,煎大半杯,溫服,日三劑。
作甘瀾水法:大盆置水,以勺揚之千百遍,令水珠散亂,千顆相逐,乃取用之。治汗後亡陽,臍下悸動,奔豚欲作者。
桂枝加桂湯
桂枝(五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
煎大半杯,溫服。治奔豚方作,氣從少腹上衝心部者。
奔豚湯
甘草(二錢)、半夏(四錢)、芍藥(二錢)、當歸(二錢)、黃芩(二錢)、生薑(四錢)、芎藭(三錢)、生葛(五錢)、甘李根白皮(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治奔豚盛作,氣上衝胸,頭疼腹痛,往來寒熱者。
奔豚之生,相火升泄,腎水下寒,不能生木。風木鬱沖,相火愈逆,故七竅皆熱。少陽經氣,被陰邪郁迫,故有往來寒熱之證。芎、歸疏肝而滋風木,芩、芍瀉膽而清相火,奔豚既發,風熱上隆,法應先清其上。
龍珠膏
川椒(五錢)、附子(五錢)、烏頭(五錢)、巴豆(三錢,研,去油)、桂枝(五錢)、茯芩(八錢)、牡蠣(五錢)、鱉甲(五錢)
芝麻油、黃丹熬膏,加麝香、阿魏,研細,布攤,貼病塊。
奔豚已結,氣塊堅硬,本屬寒積。但陰邪已盛,稍服附子溫下,寒邪不伏,奔豚必發,以邪深藥微,非附子之過也。不治,則半年一載之間,必至殞命。此宜溫燥脾胃,去其中焦濕寒。土燥陽回,力能制水,然後以此膏貼之。寒消塊化,悉從大便而出,滑白黏聯,狀如凝脂。濁瘀後泄,少腹鬆軟,重用附子暖水,然後乃受。
瘕疝根原
瘕疝者,腎肝之積也。木生於水,水之為性,得陽和而冰泮,遭陰肅而凍合,冰泮則木榮,凍合則木枯。腎水澌寒,木氣菀遏,擁腫結硬,根於少腹,而盤於陰丸,是謂寒疝。
水凝則結,而為內寒,木鬱則發,而為外熱。內寒盛則牢堅而不出,外熱作則奔突而不入,大小無常,動止莫測。病發則痛楚欲死,性命攸關,非細故也。
此腎肝之邪,而實原於任脈。《素問·骨空論》: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任者,諸陰之純任,少陰厥陰之氣,總原於任脈。腎中陽秘,則冰消凍釋,任中無固結之邪,腎中陽泄,水寒木鬱,陰氣凝滯,乃成疝瘕帶下之疾。腎性蟄藏,肝性疏泄,水氣旺則結而為疝瘕,木氣旺則流而為帶下,無二理也。任為陰而督為陽,男則督旺,女則任旺,故男子之疝氣猶少而女子之瘕帶最多。
法宜溫水木之寒,散腎肝之結。結寒溫散,瘕疝自消。仲景大烏頭煎、烏頭桂枝二方,乃此病之良法也。腎囊偏墜者,謂之㿗疝,是肝木之郁陷,擁腫硬大,常出而不入者。其時時上下者,謂之狐疝,言如狐貍之出沒無常也。
茱萸澤瀉烏頭桂枝湯
吳茱萸(三錢,炮)、澤瀉(三錢)、烏頭(三錢,炮)、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
煎大半杯,溫服。
仲景烏頭桂枝湯,用烏頭湯一杯,桂枝湯半杯,合煎,取一杯,分五服。不知,再服。其知者,如醉狀。得吐為中病。今加茱萸、澤瀉,去其寒濕,以絕疝瘕之根。
其擁腫偏墜者,用此藥湯熱洗之,或用藥末,盛袋中熱熨之,日作數次,令其囊消而止。其狐疝之偏有大小,時時上下者,仲景用蜘蛛散,亦良。
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炒焦)、桂枝(五分)
研末,取八分一匕,飲和,日再服。蜜丸亦可。
積聚根原
積聚者,氣血之凝瘀也。血積為癥,氣為瘕。《金匱》: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此為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緣瘀血癥聚,不在子宮,三月胎長,與癥痼相癥,故血阻而下,是癥病之為血也。《傷寒》: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飲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痼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緣寒氣凝結,水穀不消,則大便泄利,《難經》謂之大瘕泄,是瘕病之為氣也。
癥瘕之病,多見寒熱,以氣血積聚,陽不外達,故內郁發熱,陰不內斂,故外束而惡寒。氣統於肺,血藏於肝,氣聚者,多下寒,血積者,多上熱。蓋離陰右降,而化金水,及其成水,而又抱陽氣,故下焦不寒,氣聚則金水失其收藏,陽不下蟄,是以寒生。坎陽左升,而化木火,及其成火,而又含陰精,故上焦不熱,血積則木火失其生長,陰不上根,是以熱作。
血性溫暖而左升,至右降於金水,則化而為清涼,血之左積者,木之不溫也,血之右積者,金之不涼也。氣性清涼而右降,至左升於木火,則化為溫暖,氣之右聚者,金之不清也,氣之左聚者,木之不暖也。而溯其原本,總原於土,己土不升,則木陷血積,戊土不降,則金逆而氣聚。中氣健運而金木旋轉,積聚不生,癥瘕弗病也。
化堅丸
甘草(二兩)、丹皮(三兩)、橘皮(三兩)、桃仁(三兩)、杏仁(三兩)、桂枝(三兩)
煉蜜、陳醋丸,酸棗大,米飲下三五丸,日二次。
若癥瘕結硬難消,須用破堅化癖之品。內寒加巴豆、川椒,內熱加芒硝、大黃。
積聚之病,不過氣血,左積者,血多而氣少,加鱉甲、牡蠣,右聚者,氣多而血少,加枳實、厚朴。總之,氣不得血則不行,血不得氣則不運,氣聚者,血無有不積,血積者,氣無有不聚,但有微甚之分耳。其內在臟腑者,可以丸愈,外在經絡者,以膏藥消之。
化堅膏
歸尾(四錢)、鱉甲(八錢)、巴豆(四錢,研)、黃連(四錢)、三稜(四錢)、莪朮(四錢)、山甲(一兩二錢)、筋餘(一錢)
以上八味,用芝麻油一斤、淨丹八兩,熬膏。
硼砂(四兩)、硇砂(四錢)、阿魏(六錢,炒,研)、麝香(二錢)、人參(四錢)、三七(四錢)、山羊血(四錢)、肉桂(四錢)
以上八味,研細,入膏,火化,攪勻。稍冷,傾入水盆,浸二三日,罐收,狗皮攤。皮硝水熱洗皮膚,令透,拭乾。生薑切搽數十次,貼膏。一切癖塊積聚,輕者一貼,重者兩貼,全消。漸貼漸小,膏漸離皮,未消之處,則膏黏不脫。
忌一切發病諸物,惟豬、犬、鴨、鳧、有鱗河魚、菘、韭、米、面不忌。其餘海味、雞、羊、黃瓜,凡有宿根之物,皆忌。若無鱗魚、天鵝肉、母豬、蕎麥、馬齒莧,則忌之終身。犯之,病根立發。若癖塊重發,則不可救矣。
蛔蟲根原
蛔蟲者,厥陰肝木之病也。木鬱則蠹生,肝鬱則蟲化。木以水為母而火為子,乙木升於己土,胎於癸水而生君火,水升而化清陽,是以火不上熱,甲木降於戊土,胎於壬水而生相火,火降而化濁陰,是以水不下寒。肝升而膽降,火清而水暖,木氣溫暢,故蠹蛔不生,以其土運而木榮也。
土濕脾陷,不能榮達肝木,子母分離,寒熱不交。木以水火中氣,堙於濕土,不得上下調濟,由是寒熱相逼,溫氣中郁,生意盤塞,腐蠹朽爛而蛔蟲生焉。
凡物濕而得溫,覆蓋不發,則鬱蒸而蟲化,或熱或寒,不能生也。故蟲不生於寒冰熱火之中,而獨生於濕木者,以木得五行之溫氣也。溫氣中郁,下寒上熱,故仲景烏梅丸方,連、柏與薑、附並用,所以清子氣之上熱,溫母氣之下寒也。不去中下之濕寒,而但事殺蛔,土敗木枯,則蛔愈殺而生愈繁。此當溫燥水土,以暢肝木,則蛔蟲掃跡而去矣。醫書殺蟲之方,百試不效者也。
烏苓丸
烏梅(百枚,米蒸,搗膏)、人參(二兩)、桂枝(二兩)、乾薑(二兩)、附子(二兩)、川椒(二兩,去目,炒)、當歸(二兩)、茯苓(三兩)
煉蜜同烏梅膏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次。若蟲積繁盛者,加大黃二兩、巴霜二錢,下盡為佳。
蛔蟲生化,原於土濕木鬱,法以燥土疏木為主。線白蟲證,是肝木陷於大腸,木鬱不達,是以肛門作癢。蟲生大腸之位,從庚金化形,故其色白。而木陷之根,總由土濕,當於燥土疏木之中,重用杏仁、橘皮,以瀉大腸滯氣,佐以升麻,升提手陽明經之墜陷也。
便堅根原
便堅者,手足陽明之病也。手陽明以燥金主令,足陽明從燥金化氣,故手足陽明,其氣皆燥。然手陽明,燥金也,戊土從令而化燥,足太陰,濕土也,辛金從令而化濕。土濕者,能化戊土而為濕,不有變庚金之燥,金燥者,能化辛金而為燥不能變己土之濕,以從令者易化,而主令者難變也。故傷寒陽明之便結,腸胃之燥者也,反胃噎膈之便結,胃濕而腸燥者也,傷寒陽明之便結,腸胃之熱燥者也,反胃噎膈之便結,胃之寒濕,而腸之寒燥者也。
以陽主開,陰主闔,陽盛則隧竅開通而便堅,陰盛則關門閉澀而便結。凡糞若羊矢者,皆陰盛而腸結,非關火旺也。蓋腎司二便,而傳送之職,則在庚金,疏泄之權,則在乙木。陰盛土濕,乙木鬱陷,傳送之竅既塞,疏泄之令不行。大腸以燥金之府。閉澀不開,是以糟粕零下而不黏聯,道路梗阻而不滑利。積日延久,約而為丸。其色黑而不黃者,水氣旺而土氣衰也。此證仲景謂之脾約,脾約者,陽衰濕盛,脾氣鬱結。不能腐化水穀,使渣滓順下於大腸也。誤用清潤之劑,脾陽愈敗,則禍變生矣。
阿膠麻仁湯
生地(三錢)、當歸(三錢)、阿膠(三錢,研)、麻仁(三錢,研)
煎一杯,去渣,入阿膠,火化,溫服。治陽盛土燥,大便堅硬者。
結甚,加白蜜半杯。胃熱,加芒硝、大黃。精液枯槁,加天冬、龜膠。
肉蓯蓉湯
肉蓯蓉(三錢)、麻仁(三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甘草(二錢)、桂枝(三錢)
煎一杯,溫服。治陽衰土濕,糞如羊矢者。
凡內傷雜病,糞若羊矢,結澀難下,甚或半月一行,雖系肝與大腸之燥而根緣土濕。以脾不消磨,穀精堙鬱而化痰涎,肝腸失滋,郁陷而生風燥故也。法宜肉蓯蓉滋肝潤腸,以滑大便。一切硝、黃、歸、地、阿膠、龜板、天冬之類,寒胃滑腸,切不可用。
泄利根原
泄利者,肝脾之陷下也。谷入於胃,脾陽升磨,精華歸於五臟而化氣血,糟粕傳於大腸而為大便。水入於胃,脾陽消克,化為霧氣,上歸於肺,肺氣降灑,化而為水,注於膀胱,而為小便。水入膀胱而不入大腸,而後糟粕之後傳者,不至於滑泄。水之消化,較難於谷,陽衰土濕,脾陽陷敗,不能蒸水化氣,則水穀混合,下趨二腸,而為泄利。
谷貯於大腸,水滲於膀胱,而其疏泄之權,則在於肝。今水入二腸而不入膀胱,則乙木疏泄之令不行於膀胱而行於大腸,是以泄而不藏也。蓋木生於水而長於土,水寒則生氣不旺,而濕土鬱陷,又復遏其發育之機,生長之意不遂,怒而生風,愈欲疏泄。膀胱空虛,既無可泄之物,大腸盈滿,水穀停積,故乙木後泄而為下利。緣木氣抑遏,鬱極而發,為濕土所限,不能上達,勢必下行,行則水穀摧注而下故也。其發之過激,衝突臟腑,則生疼痛。奔沖牴觸,而不得上達,盤鬱結塞,則生脹滿。其一切諸證,皆緣土敗而木賊也。
苓蔻人參湯
人參(二錢)、甘草(二錢)、白朮(三錢)、乾薑(三錢)、茯苓(三錢)、肉蔻(一錢,煨,研)、桂枝(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大便寒滑不收,小便熱澀不利,加石脂以固大腸,粳米以通水道。
泄利緣腸胃寒滑,法以仲景理中為主,而加茯苓燥土,肉蔻斂腸,桂枝疏木,泄利自止。若滑泄不禁,則用桃花湯,乾薑溫其濕寒,石脂固其滑脫,粳米益其中氣而通水道,無有不愈也。
泄利之原,率因脾腎寒濕,法宜濁燥。間有木鬱而生風熱者,投以溫燥,泄利愈加。然乙木雖為風熱,而己土則是濕寒,宜清潤其肝而溫燥其脾。仲景烏梅丸方,連、柏與椒、薑、桂、附並用,治蛔厥而兼久利,最善之方也。
《傷寒》: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與黃芩半夏生薑湯。以少陽甲木從相火化氣,其經本隨陽明下降,甲木不降,上逆而克戊土,戊土壅遏,水穀盛滿莫容,於是吐利皆作。膽胃郁迫,相火升炎而生燥熱。此黃芩湯證也。《傷寒》: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緣厥陰之經,木鬱風動,津液耗損,故見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緣厥陰之經。木鬱風動,津液耗損,故見消渴。風木鬱沖,故心中疼熱。下泄脾陽,乙木愈郁,己土被賊,故下利不止。此烏梅丸證也。少陽之利,但有上熱,故第用芩、芍以清膽火,厥陰之利,兼有下寒,故以連、柏清上而並以薑、附溫下。此雖傷寒之病,而亦雜證所時有,凡泄利之不受溫躁者,皆此證也。雜證濕寒者多,燥熱者少,千百之中,偶爾見之,不得與傷寒少陽之利同法治也。
泄利之家,肝脾下陷,則肺胃必上逆。胃逆不能降攝甲木,肺逆不能收斂相火,相火上炎,多生上熟。久泄不已,相火鬱升,往往喉舌生瘡。瘡愈則利作,利止則瘡發。口瘡者,膽胃之逆甚,下利者,肝脾之陷劇也,迭為盛衰,累年不愈。是宜溫燥水土,驅其濕寒,下利既瘳,口瘡亦平。庸工見其口瘡而清上熱,則脾陽益泄,利愈加而瘡愈增矣。
痢疾根原
痢疾者,庚金乙木之郁陷也。金主氣而木主血,金生於土,木生於水,水溫土燥,則金融而氣調,木榮而血暢,水寒土濕,不能升庚金而達乙木,則金木俱陷。
魄門者,腎之所司而陽明燥金之府也。金性斂而木性泄,其出而不至於遺矢者,庚金斂之也,其藏而不至於閉結者,乙木泄之也。濕土與金木俱陷,則金愈鬱而愈欲斂,木愈鬱而愈欲泄。金愈欲斂,故氣滯而不通,木愈欲泄,故血脫而不藏。
木氣疏泄,而金強斂之,隧路梗阻,傳送艱難,是以便數而不利。金氣凝澀,而木強泄之,滯氣纏綿,逼迫而下,血液脂膏,剝蝕摧傷,是以腸胃痛切,膿血不止。其滑白而晶瑩者,金色之下泄,其後重而腥穢者,金氣之脫陷也。久而膏血傷殘,臟腑潰敗,則絕命而死矣。
此其病濕寒為本,而濕熱為標。病在少陰,則始終皆寒,病在厥陰,則中變為熱,故仲景於少陰膿血,用桃花湯,於厥陰下重,用白頭翁湯。緣水病則生寒,木病則生熱,而寒熱之原,總歸於太陰之濕。蓋土濕而水侮之,則鬱而為濕寒,土濕而木克之,則鬱而為濕熱之故也。
桂枝蓯蓉湯
甘草(二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丹皮(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橘皮(三錢)、肉蓯蓉(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濕寒加乾薑,濕熱加黃芩,後重加升麻。
痢家肝脾濕陷,脂血鬱腐,法當燥濕疏木。而以蓯蓉滋肝滑腸,盡行腐瘀為善。若結澀難下,須用重劑蓯蓉,盪滌陳宿,使滯開痢止,然後調其肝脾。其脾腎寒濕,則用桃花湯溫燥己土。其木鬱生熱,則用白頭翁涼瀉肝脾,濕熱自當應藥而瘳也。
淋瀝根原
淋瀝者,乙木之陷於壬水也。膀胱為太陽寒水之府,少陽相火隨太陽而下行,絡膀胱而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相火在下,逢水則藏,遇木則泄,癸水藏之,故泄而不至於遺溺,乙木泄之,故藏而不至於閉癃,此水道所以調也。
水之能藏,賴戊土之降,降則氣聚也,木之能泄,賴己土之升,升則氣達也。胃逆而水不能藏,是以遺溺,脾陷而木不能泄,是以閉癃。淋者,藏不能藏,既病遺溺,泄不能泄,又苦閉癃。
水欲藏而木泄之,故頻數而不收,木欲泄而水藏之,故梗澀而不利。木欲泄而不能泄,則溲溺不通,水欲藏而不能藏,則精血不秘。緣木不能泄,生氣幽鬱而為熱,溲溺所以結澀,水不能藏,陽根泄露而生寒,精血所以流溢。
而其寒熱之機,悉由於太陰之濕。濕則土陷而木遏,疏泄不行,淋痢皆作。淋痢一理,悉由木陷,乙木後鬱於穀道則為痢,前鬱於水府則為淋。其法總宜燥土疏木,土燥而木達,則疏泄之令暢矣。
桂枝苓澤湯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甘草(三錢,生)、桂枝(三錢)、芍藥(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
肝燥發渴,加阿膠。
脾為濕土,凡病則濕,肝為風木,凡病則燥,淋家土濕脾陷,抑遏乙木發生之氣,疏泄不暢,故病淋澀。木鬱風動,津液耗損,必生消渴。其脾土全是濕邪,而其肝木則屬風燥。血藏於肝,風動則血消,此木燥之原也。苓、澤、甘草,培土而瀉濕,桂枝、芍藥,疏木而清風,此是定法。土愈濕則木愈燥,若風木枯燥之至,芍藥不能清潤,必用阿膠。仲景豬苓湯善利小便,茯苓、豬苓、澤瀉、滑石,利水而瀉濕,阿膠清風而潤燥也。
水性蟄藏,木性疏泄。乙木生於癸水,相火封藏,癸水溫暖,溫氣左升,則化乙木。生氣暢茂乙木發達,疏泄之令既遂,則水道清通而相火必秘。土陷木遏,疏泄不遂,而愈欲疏泄,則相火泄露而膀胱熱澀。膀胱之熱澀者,風木相火之雙陷於膀胱也。足少陽甲木化氣於相火,與手少陽三焦並溫水藏,手少陽之相火泄則下陷於膀胱而病淋,足少陽之相火泄則上逆於胸膈而病消,其原總由於乙木之郁也。膀胱熱澀之極者,加梔子、黃柏,以清三焦之陷,則水府清矣。
乙木之溫,生化君火,木鬱陽陷,溫氣抑遏,合之膀胱淪陷之相火,故生下熱。然熱在肝與膀胱,而脾則是濕,腎則是寒。寒水侮土,移於脾宮,則脾不但濕,而亦且病寒。其肝與膀胱之熱,不得不清,而脾土濕寒,則宜溫燥,是宜並用乾薑,以溫己土。若過清肝熱,而敗脾陽,則木火增其陷泄,膀胱熱澀,水無止期矣。惟溫腎之藥,不宜早用,恐助膀胱之熱。若膀胱熱退,則宜附子暖水,以補肝木發生之根也。
腎主藏精,肝主藏血,木欲疏泄,而水莫蟄藏,則精血皆下。其精液流溢,宜薯蕷、山茱以斂之。其血塊注泄,宜丹皮、桃仁以行之。淋家或下沙石,或下白物。砂石者,膀胱熱癃,溲溺煎熬所結。水曰潤下,潤下作咸,溲溺之咸者,水之潤下而成也。百川下流,則歸於海,海水熬煉,則結鹽塊,膀胱即人身之海,沙石即海水之鹽也。白物者,脾肺濕淫所化。濕旺津凝,則生痰涎,在脾則克其所勝,在肺則傳其所生,皆入膀胱。膀胱濕盛,而下無泄竅,濕氣淫泆,化為帶濁。白物黏聯,成塊而下,即帶濁之凝聚者也,與脾肺生痰,其理相同,淋家下見白物,上必多痰。瀉濕宜重用苓、澤,若其痰多,用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橘皮以瀉之。
女子帶濁崩漏,與男子白濁血淋同理,皆濕旺木鬱之證。內傷百病,大率由於土濕,往往兼病淋澀,而鼓脹、噎膈、消渴、黃疸之家更甚。是緣陽虛土敗,金木雙郁。燥土溫中,輔以清金疏木之品,淋澀自開。庸工見其下熱,乃以大黃,益敗脾陽,謬妄極矣!淋家下熱之至,但有梔子、黃柏證,無有大黃,芒硝證,其熱不在脾胃也。
一切帶濁、崩漏、鼓脹、黃疸,凡是小便淋澀,悉宜熏法。用土茯苓、茵陳蒿、梔子、澤瀉、桂枝,研末布包,熱熨小腹,外以手爐烘之。熱氣透徹,小便即行,最妙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