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
【出自】《傷寒論》
【四逆散英文】
Frigid Extremities Powder
【四逆散服用方法】
- 水煎服(此為現代法)
- 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以散三方寸匕,內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此為古法)
【四逆散功效】
疏肝理氣,調理氣機。
【四逆散方解】
外邪入裡閉鬱了陽氣,從《傷寒論》的角度,寒邪侵犯人體,鬱而陽氣不得輸佈,陽氣鬱結,引起了不能佈散而四肢逆冷,陽鬱四逆。肝氣鬱滯,不能幫助脾胃運化,運化障礙,那脾氣也會鬱滯;脾氣鬱滯了,脾是人體升降的樞紐,中樞,也會影響到肝氣的鬱滯。
- 四逆散柴胡疏肝解鬱,升達陽氣,通達氣機,為君藥。
- 肝主藏血,以白芍斂陰柔肝,瀉肝緩急,和血通痺,固藏肝血,與柴胡相伍,一疏一斂,為臣藥。
- 氣逆不降,以枳實行氣破滯,解鬱降逆,與柴胡同用,一升一降,調理氣機,為佐藥。
- 炙甘草益氣緩急和中,為佐使藥。諸藥配伍,以奏疏肝理氣,調理氣機之效。
【四逆散適用人群病徵】
1.主治:肝氣鬱滯證(陽鬱厥逆證)
- *手足不溫
- 或咳嗽
- 或心悸
- 或小便不利
- 或腹中痛
- 或洩利下重
- *表情沉默
- 苔薄
- 脈弦
2.主治:肝脾氣鬱證
- 胸脅脘腹脹痛
- 不思飲食
- 因情緒不佳加重
- 或乳房脹痛
- 苔薄
- 脈弦
適用病人:胃黏膜異型增生、腸胃炎、肝纖維化、病毒性肝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內分泌紊亂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肝氣鬱滯證者,治當疏肝理氣,調理氣機。(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沒有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四逆散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肝氣鬱滯,經脈不利所致。
- 肝氣鬱滯,陽氣不能外達,則手足不溫
- 肝氣逆於肺,則咳嗽
- 肝氣逆於心,則心悸
- 肝氣不能疏泄水道,則小便不利
- 肝氣鬱滯脾胃,則腹中痛
- 肝氣壅滯而下迫,則洩利下重
- 肝氣鬱滯,氣機不利,則表情沉默
- 肝氣逆亂於經脈,則胸脅脹滿或疼痛
- 肝氣逆於胸脅,則乳房脹痛
- 苔白,脈弦,皆為肝氣鬱滯之徵
【四逆散病案】
(1)胃脘痛案
王某,女,30歲,2011年1月10日初診。
自訴近來胃脘脹痛加重4~5日,伴右脅疼痛,燒心呃逆,手足發涼,小便不利,舌偏紅,苔微膩,脈弦細。
中醫診斷;胃脘痛(肝胃不和,疏泄失職)。
西醫診斷:膽汁反流性胃炎;膽囊炎。
處方:柴胡10g,白芍15g,枳實12g,炙甘草6g,虎杖12g,焦三仙各15g,半夏8g,延胡索12g,海螵蛸15g,桂枝6g,白術12g,丹參10g,木香6g。 7劑,日1劑,水煎服
1月21日二診:藥後諸症減輕,胃已不痛,偶爾腰背痛。繼服20劑調理而愈。
按語:膽汁反流性胃炎主要為幽門括約肌功能失常,胃蠕動功能下降,或胃、膽切除術後導致膽汁反流入胃,破壞胃、食管黏膜屏障,使胃、食管黏膜呈現充血水腫、糜爛,甚則出血而引起慢性炎症。中醫學認為,膽汁反流性胃炎屬“胃脘痛”“嘔吐”範疇,病位在脾胃,與肝膽密切相關。《靈樞・四時氣》曰:“善嘔,嘔有苦,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洩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 ”指出膽胃相悖、升降失常是其主要病機。脾胃升降叉賴於肝膽的疏泄,發生的原因是脾胃升降失調,水飲停滯胃脘,兼肝氣鬱結,疏泄失職,膽汁不能順利下降而逆流入胃。米子良認為,本病發生其邪在膽,逆在胃,肝脾失調,致升降失常,治療關鍵應以疏肝健脾、和胃降逆為主,並隨症加減φ臨床常用四逆散為主方疏肝健脾,利濕降濁。四逆散選藥精當,配伍獨特,療效突出,是古今常用之效方,為疏肝解鬱、調和肝脾的祖方。後世疏肝諸方,如《景岳全書》之柴胡疏肝散、局方逍遙散等皆從本方發展變化而來。唐宗海在《血證論》中提到,四逆散乃“疏平肝氣、和降胃氣之通劑,借用處尤多”。 《傷寒論講義》則認為,“只要具有肝胃(脾)氣滯證候,用本方化裁主治,均有較好療效”。縱觀各家應用,均以氣鬱為主,米子良臨床應用四逆散也非常廣泛,頗有心得。其應用依據:其一,緊扣仲景原文,抓手足發涼主症,證屬陽氣鬱滯,即可加減或合方應用。
其二,認為本方歸少陽柴胡類方,廣泛用於脈弦,病機屬肝胃氣滯證。其三,緊扣仲景原文或然證,結合原方方後加減藥物深入分析,認為四逆散證既有氣鬱的一面,又有水邪為患的一面。米子良認為,四逆散具有宣暢三焦氣機、通利三焦水道之功,臨床常用此方治療肝、膽、脾、胃、婦科雜病等證屬三焦氣機與水液代謝障礙同時為病者,手足厥冷、小便不利為其關鍵證候。案中患者證屬肝胃不和,疏泄失職,故用四逆散和暢氣機,疏肝健脾。半夏、海螵蛸和胃降逆,海螵蛸味鹹澀性微溫,歷代醫家主要用於製酸,收斂止血,止帶固精。米子良認為,咸能潤下,潤下即可降逆除痞。葉天士《本草經解》中有海螵蛸氣微溫,禀天春和之木香,入足厥陰肝經之說,故米子良認為烏賊骨為降逆之良藥,膽汁反流性胃炎每多用之。木香、虎杖、延胡索、丹參活血止痛,桂枝、白術、焦三仙健脾消食。全方共達疏肝利膽、降逆止痛之效。 (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米子良醫案,任存霞整理)
(2)便秘案
張某,女,57歲,1990年6月29日初診。
近來納呆,無飢餓感,出冷汗,稍多食則停滯不消,時心悸,大便乾燥、三五日一行,有時口咽乾燥而苦,喜飲水。眼瞼色淡,面色晦暗,下肢發冷。舌淡,苔薄白中裂,脈浮弦、左細右大。前醫曾診為脾氣虛弱,治而無效。
中醫診斷:便秘(肝移邪於脾胃)。
治療:疏肝和胃。
處方:柴胡15g,白芍12g,陳皮12g,枳殼12g,鬱金12g,川棟子12g,麥冬12g,沙參12g,丹參15g,香附9g,元參12g,蘆根30g,甘草6g。 6劑,水煎服,日1劑。
7月13日二診:食慾增加,口乾減輕。自訴服藥期間舌色轉紅,舌面濕潤,但近兩日舌苔增厚,二便較前通暢,今日口苦。舌淡,苔白膩、中有裂紋,脈弦稍數。上方去蘆根、元參、香附,加竹茹12g,茵陳15g,石斛12g,懷牛膝12g。 3劑,服法同前。藥後而愈。
按語:張老診治疑難重症療效顯著。診斷中把握整體觀念,以像氣理論四診並用,問診、切診尤詳,從不草率。諸如寒熱的喜惡,飲食、二便等,脈象的三部九候,診脈注意人迎(左寸脈與關脈間部位)、氣口(右寸脈與關脈間部位)的變化。人迎脈浮、大、弦、緊多為外感,氣口脈浮、大、弦、緊多為內傷。望診注重舌象,觀察眼瞼的顏色和爪甲的變化,體察四末、肌膚的寒熱情況。善於分析疾病的原因,判斷病變的機理,認為疾病的病因往往不是單一的,可以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因素,證候錯綜复雜,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是其要領。本案張老正是抓住了患者的脈象、喜好這一主要病機,從而取得滿意療效。 (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張斌醫案,韓世明、任存霞整理)
【四逆散配伍特點】
- 疏散藥配收斂藥,疏肝不傷陰血
- 升達藥配降洩藥,調理氣機升降。
【四逆散藥理作用】
具有調節內分泌、抗炎、抗菌、抗心肌缺血、增強機體免疫力、抑制平滑肌痙攣、抗心律失常、抗疲勞、抗自由基、改善腦血流及抑制血栓形成、保護胃黏膜、抗病毒、鎮靜鎮痛等作用。
【四逆散禁忌、使用注意】
陽氣虛弱者慎用本方。
【四逆散口訣方歌】
- 四逆散疏肝理氣,柴胡芍藥與枳實,甘草緩急柔肝氣,氣機鬱滯皆可施。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