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缺穴

【列缺穴位圖】

列缺穴位圖
列缺在哪
列缺穴位置

列缺穴別名】

童玄《古今醫統大全》

列缺穴特定】

  • 絡穴
  • 八脉交會穴
  • 通於絡脈

列缺穴位置】

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列缺穴取穴】

簡便取穴法:兩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列缺穴解剖】

  • 肌腱: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橈側腕長伸肌腱內側。
  • 血管:頭靜脈,橈動、靜脈分支。
  • 神經: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的混合支。

列缺穴功效】

疏風解表,宣肺彈氣,止咳平喘

示指指腹揉按,或示指指端掐按,先左手後右手,左右穴各3分鐘。

治咽喉疾病

本穴是治療咽喉疾病之要穴。本穴屬手太陰肺經,肺主氣,司呼吸,經脈循行於咽喉,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任脈,任脈也行於咽喉部,《難經·二十八難》「任脈者……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故用列缺治療咽喉疾病實屬經絡所行之用。臨床多與照海合用治療咽喉疾病,尤其是咽喉部慢性疾病作用極效二在臨床有「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隔喉嚨」之總結運用,兩穴合用用於咽癢、咽乾、咽痛、乾咳無痰、咽喉生瘡等病。筆者在臨床常以此法治療數例相關病案,均取得了顯著療效。如筆者曾治一患者,女性,49歲,咽乾咽癢、乾咳23天。患者於20天前感冒,經治療後出現上述症狀,經口服輸液治療均未效,求針灸治療,經針刺列缺、照海5次,並於少商、肺俞點刺放血治療3次而愈。如此類患者,西醫治療對此多較為棘手,患者常忍受其病痛,經本穴組為主穴配用相關穴位治療,臨床療效滿意,這是臨床長期實用之經驗。

治頭項部疾病

本穴是治療頭項部疾病的要穴。《四總穴歌》言「頭項尋列缺」,這是對本穴運用的一個總結。從手太陰肺經的循行來看,其經脈並沒有上行到頭項部,那麼本穴是如何起到此種治療作用的呢?這是因為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為表裡,手陽明大腸經從手走頭,上於頸項。列缺是肺之絡穴,聯絡表裡兩經,故可以治療頭項部病症。再就是從病理方面來運用,肺主一身之皮毛,與衛表有著密切的聯繫,當機體感受外邪時,便會出現發熱、咳嗽、頭項強痛等系列症狀,這是因風寒外邪初犯肌表所出現的表證,用列缺可以起到疏風、解表、宣肺、通絡的作用,與此相關症狀也即隨之消失。所以當外邪侵襲人體出現頸項強痛時,列缺是首選穴,在《四總穴歌》中所言的「頭項尋列缺」就是指此而言。在《千金十一穴歌》中有「胸項如有痛,後溪並列缺」之記載,這一運用有《四總穴歌》中「頭項尋列缺」之意,但這兩者所用又有不同之處,《千金十一穴歌》中的運用是八脈交會穴理論的進一步延伸,後溪與督脈脈氣相通,列缺與任脈脈氣相通,兩者相配,主治胸項部病,都是以經脈循行所過及聯繫部位為依據。後溪通督脈,行於頭項;列缺通任脈,行於胸腹,兩者合用,故能治任督二脈病,有交通二脈之陰陽的作用。這一運用在治療頭項部病中主要針對的是一般頸項部強痛,當病位既在前,又在後時,這兩穴相配尤為適宜。《四總穴歌》中「頭項尋列缺」偏重於外感而引發的頸項強痛,主要是從肺的生理病理角度去運用。在臨床運用時應當思辨,合理的運用方能達到應有的療效。

治咳嗽、發熱、喘憋伴發消化系統症狀(如腸嗚、腹瀉、便秘)

用於治療肺與大腸表裡兩經同病。列缺為絡穴,別走陽明,絡穴能網絡和疏調表裡兩經之經氣,所以其善治表裡兩經同病,若因手太陰之病傳變於手陽明,或因手陽明之病傳變於手太陰,可首取本穴。如因外感之疾(患者有咳嗽、發熱、喘憋症狀時)伴發消化系統症狀(如腸嗚、腹瀉、便秘),此時選用列缺是最對症的用穴。

治男女生殖系統疾病

本穴能治療男女生殖系統疾病。本穴為八脈交會穴,通於任脈,任主生殖、主胞胎。因這一特性可治療與此相關之疾,在古代臨床有較多的相關文獻之記載。《靈樞·經脈》記載列缺主治小便異常,虛則欠款,小便遺數。《千金要方》載有「男子陰中痛、尿血、失精」等前陰病症;《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有「婦人血氣不利,胎衣不下」等記載。由此可見,用列缺能治療男女生殖系統及泌尿系統疾病。臨床常用於陰莖痛、遺精、癃閉、遺尿、尿血、小便熱、月經不調、胎衣不下等生殖系統病。如筆者曾治一患者,女性,57歲,感冒發熱3天。患者3天前因受風寒而出現惡寒發熱之症,服用感冒藥治療2天,無好轉,於是來診。症見:發熱37.8℃,肩背酸痛,鼻流清涕,咳嗽咳痰,痰質稀色白,咳劇時伴小便失禁,大便可,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診斷(風寒束表型)感冒。治療取列缺、風池、肺俞、外關、合谷、中極治療,經治療4次諸症盡除而告愈。因本病患者受風寒而出現咳嗽咳痰、肩背酸痛及小便失禁之症狀,這些病症均為列缺所治主症,因此列缺穴是本病案的主穴,故用之盡顯其效。

列缺穴主治】

咳嗽,氣喘,咯血,咽喉腫痛,肘臂攣病,痔疾。

【列缺穴真實案例】

案1:

針灸名家呂景山在他的醫案集中記載了一個用列缺治療頸項強痛的醫案:患者是個12歲的小女孩,來看病的時候,脖子一直向左邊歪著.小心翼翼用左手托著左邊的下巴,一動也不敢動。陪著她一起來看病的媽媽替她陳述,這個孩子左邊脖子疼已經有2個多月了,總是時好時壞的,家裡人都覺得小孩子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就沒當回事,可是後來發現,每次犯病的程度越來越重,正好今天又發作了,於是就帶她來看看。

    呂大夫用手摸了摸孩子左邊的脖子,發現左邊的胸鎖乳突肌痙攣得厲害,簡直像石頭一樣硬梆梆;然後再看這孩子的整體狀況,整個人很瘦弱,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臉上沒有一點血色,整個一個營養不良的典型代表,再看她的舌頭,舌質比較淡,舌苔是薄白的,脈象是弦細的.呂景山大夫就覺得,這個孩子出現這個問題極有可能是因為氣血不足,偶爾感受了風寒之邪,邪氣寄存在經脈里,再加上經氣不足,沒有力氣把它驅逐出去,於是就出現了血脈不和、筋脈拘急抽搐的情況。這個時候,治療的原則就應該是宣通氣機、疏經活絡、緩急止痛。

    於是呂大夫就選了兩個穴位,就是列缺和後溪,快速進針得氣之後,大幅度行針1分鐘,孩子當時就覺得脖子不疼了,然後又留針30分鐘,再每隔5分鐘行針1次,就這樣,等到起針的時候,這個孩子已經能夠比較自如地活動脖子了。然後呂大夫囑咐她近一段時間內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脖子的保暖。

    第二天,這個姑娘來復診的時候,說昨天晚上睡了個好覺,脖子一點都沒有疼,今天早上起來,覺得左邊又有一些發緊,所以趕緊來看。呂大夫按照前一天的辦法給她又做了一次治療,效果依然很明顯。

案2:

    記得當時我是在上大三,那一年開的都是針灸方面的專業課,像經絡腧穴學、刺法灸法學等。因為課程進度特別的緊,根本不能落下一節課,所以大家的壓力很大。結果,開課的第二個星期我就感冒了,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是卻非常難受,估計大家也都得過這個病,鼻塞、流鼻涕、流眼淚、哈欠連天、渾身乏力,最要命的就是整天頭部昏昏沈沈的,一點精神都沒有,因為是剛開課.不能請假,所以我只好強打著精神去上課。這一天,正好上腧穴課,我當時正在迷迷糊糊著,我們的腧穴老師突然站到我身邊.問我她剛才說了什麼.我只好如實回答,說我感冒了,沒精神,什麼也沒聽見。

    她笑了笑說,就知道你沒聽見,來吧,給大家做個示範。然後對大家說.我們現在就向大家解釋一下列缺這個穴名的意思.大家看這裡,一會兒等我扎完針,就讓這位同學跟大家說一說這感受吧。然後就抓著我的手腕,用棉球消了消毒,接著。一根針就扎下去了。當時那種感覺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啊?疼,生疼,又麻,而且這種感覺似乎一下子就竄到腦袋.把昏昏沈沈的腦袋鑽出一條縫兒來,通過這條縫就透進一點新鮮的空氣,接著腦袋就覺得有點清醒了。後來我想了半天終於想到了一個比較貼切的詞來形容這種感受,就像一道閃電劈開了我混沌的腦袋。當我說出這個比喻之後,教腧穴的老師哈哈大笑,說沒想到你坐在那裡不 聽課,可是這個感覺和概括能力還是很不錯的,然後又向同學們說,這位同學形容得非常好,這個穴位能夠迅速使人的頭腦清爽,讓人為之一振。

列缺穴釋字】

《說文解字》:「列,分解也。」《說文解字》:「缺,器破也。」

列缺穴釋穴】

列缺者,閃電也。《漢書-揚雄傳上》曰:「辟歷列缺,吐火施鞭。」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日:「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列缺者,高空也,屈原《楚辭·遠游》曰:「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列缺是肺之大絡所出之處,列缺相連胃經,《玉版論》曰:「胃者,水谷血氣之海也;海之所行雲氣者,天下也;胃之所出血氣者,經隧也;經隧者,五臟六腑之大絡也。」胃腑所生的血氣,其精專者獨行於經隧,從手太陰肺脈開始,終於足厥陰肝經,是營血循行於十二經脈之中,一脈流通,環轉不息,其血氣之四布於皮膚的,從臟腑之別絡而出,雖然與經脈相干,與經脈並行,而各走其道,出於孫絡,散於皮膚,因此手太陰之經別名曰列缺,是說肺手太陰之脈之外,別有經絡,出為列缺。因此列缺即是肺之經脈的腧穴,也是肺之大絡的腧穴,兩者相同點,都是從內出外,噴發力量強,速度快,猶如晴天霹靂,電閃雷鳴,由此而得名。

該穴是四總穴之一,有宣疏肺熱、利胸膈作用。雷電在大氣中有通上徹下之能,人巔頂有陰沈鬱痛之疾,則頭重目眩。刺該穴可使清爽,猶霹靂行空,陰霾消散,而天朗氣清矣,故喻本穴為雷電之神,而名以「列缺」。於《易經》,在卦為大壯,剛以明也,為無妄,天下雷行,性命正也,皆用陽剛以制陰柔之象也。《席弘賦》:「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尋列缺,列缺頭痛及偏正,重瀉太淵無不應。」今以列缺名義推之,乳在胸部,胸部猶天之太空也,最喜清明涼爽。倘或溫熱之霧氣瀰漫,而僅取淵、溪、池、澤之穴以瀉之,何能有濟?若得霹靂驚天,則雨過天晴,雲收霧斂,而溝渠漾溢矣。故取此之後,宜復取太淵,以疏瀉之也。三復此理,則知雜病法歌,太淵與列缺並用,後溪與列缺並用,等等法訣,即此意也。願同道研究穴名,則能運用多方,而天人合一之義,愈以明矣。本穴為手太陰之絡,為與手陽明經相互溝通之捷經。致本經之氣,得過陽明而上達頭腦。此下各穴,乃本經梢末之余氣耳。在診斷上觀察,陰經之氣不足,則形成陽經之氣偏盛,而感覺手足灼熱。若陽經之氣不足,則形成陰經之氣偏盛,而感覺手足清冷。若二經之氣俱不足,則厥逆矣。其他各經之陰陽溝通,亦同此理。倘遇此等證候,可於主客原絡諸穴調停處理之。


列缺穴氣血運行狀態】

手太陰肺經脈從胸走頭,經氣發於皮下而為列缺穴。肺之大絡運行來的血氣,由此出於皮下,從陰出陽,肺臟藏精,化氣而出。從肺之經脈所來的氣血,也是從地下水泉出於皮下。

列缺穴穴性】

本穴屬手太陰肺經腧穴,手太陰運氣為濕金,五行屬金,六氣屬濕。本穴稟太陰濕金之精氣,氣血由內爆發而出,穴從裂縫中出,爆發力較強。

列缺穴應用】

  • 《備急千金要方》:男子陰中疼痛溺血,精出,灸列缺五十壯。
  • 《針灸資生經》:主汗出,四肢腫。
  • 《針灸甲乙經》:熱病先手臂癇,身熱,瘛瘋,唇口聚,鼻張,目下汗出如轉珠,兩乳下三寸堅,脅下滿,悸,列缺主之……瘧,熱盛,列缺主之……寒熱,胸背急,喉痹,咳上氣喘,掌中熱,數欠伸,汗出,善忘,四肢逆厥,善笑,溺白,列缺主之……寒熱,咳,嘔沫,掌中熱,虛則肩臂寒栗,少氣不足以息,寒厥,交兩手而瞀,口沫出;實則肩背熱痛,汗出,四肢暴腫,身濕搖,時寒熱,飢則煩,飽則善,面色變,口噤不開,惡風泣出,列缺主之……小兒驚癇,如有見者,列缺主之,並取陽明絡。
  • 《針灸大成》:主偏風,口面喁斜,手腕無力,半身不遂,掌中熱,口噤不開,寒熱瘧,嘔沫,咳嗽,善笑,縱唇口,健忘,溺血,精出陰莖痛,小便熱,癇驚,妄見,面目四肢臃腫,肩痹,胸背寒栗,少氣不足以息,屍厥,寒熱,交兩手而瞀。實則胸背熱,汗出,四肢暴腫;虛則胸背寒栗,少氣不足以息。
  • 《肘後歌》:或患傷寒熱未收,牙關風壅藥難投,項強反張目直視,金針用意列缺求。
  • 《通玄指要賦》:咳嗽寒痰,列缺堪治。
  • 《四總穴歌》:頭項尋列缺。
  • 《靈光賦》:偏正頭痛瀉列缺。

列缺穴針法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脹、沈重感,或向肘、肩部放散。可灸。

列缺穴注意事項】

針刺手法不能過強,以免傷及骨膜,造成劇痛及腕部無力。

列缺穴配穴】

  • 烈缺穴天府尺澤治療咳喘
  • 烈缺穴配丘墟、肺俞、風門治療胸背急
  • 烈缺穴配行間、少商治療善咳,又治咳逆上氣喘、掌中熱
  • 烈缺穴配陽池、合谷、吏溝、前谷、內庭、後溪、腕骨、陽谷、厲兌、衝陽、解溪治療熱病汗不出
  • 烈缺穴配丘墟、肺俞、魚際、大杼、崑崙、京骨治療背痛
  • 烈缺穴配陽溪、後溪、三間、內關、羶中、間使、陽陵泉、足三里、曲泉、足臨泣治療胸悶
  • 烈缺穴配合谷、照海、少商治療咽喉腫痛
  • 烈缺穴配合谷、曲池治外感咳嗽
  • 烈缺穴配行間、尺澤、復溜治咳血。
  • 烈缺穴配照海治療咽喉部疾病。
  • 烈缺穴配後溪治療頸項強痛。
  • 烈缺穴配風池、大椎治療外感頭痛。
  • 烈缺穴配合谷、迎香治療鼻病。
  • 烈缺穴配孔最用於戒煙。
  • 烈缺穴配關元、腎俞治療小兒遺尿。

列缺穴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證明,針刺列缺穴可使肺通氣量得到改善,呼吸道阻力下降,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緩解,支氣管黏膜血管收縮、水腫減輕,使支氣管哮喘得以平復。針刺列缺配太溪可引起膀胱的收縮反應,使排尿量增加,同時還可增強腎功能,增加酚紅排出量,減少尿蛋白,降低血壓。這種效應可持續2~3小時,再針刺時仍有效。針刺列缺穴又可調節血管的舒縮功能,通過血管容積描記法觀察發現,針刺該穴可引起小腿血管容積變化,產生血管收縮現象。

  • 聲音嘶啞:配照海,留針30分鐘,每隔2—3分鐘行針1次,取得較好效果。
  • 遺尿:於該穴皮內埋針,左右兩側交替進行。每周2次。
  • 遺精:據報道,在該穴埋28號1寸毫針,每次留針12—18小時,每周3次,左右交替進行,有較好效果。
  • 頸肩綜合徵:激光照射列缺、肩髑及壓痛點,一般20次後可獲得較好的鎮痛效果。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治療,所有治療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