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艽湯

大秦艽湯

【大秦艽湯】

【出自】《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1. 秦艽(90克)
  2. 獨活(60克)
  3. 羌活(30克)
  4. 白芷(30克)
  5. 防風(30克)
  6. 細辛(15克)
  7. 熟地黃(30克)
  8. 當歸(60克)
  9. 白芍(60克)
  10. 川芎(60克)
  11. 白術(30克)
  12. 茯苓(30克)
  13. 生地黃(30克)
  14. 石膏(60克)
  15. 黃芩(30克)
  16. 炙甘草(60克)

【大秦艽湯英文】

Large Gentian Decoction

【大秦艽湯服用方法】

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大秦艽湯功效】

疏風清熱,養血活血

【大秦艽湯方解】

中風有真中與類中之別,有中經絡與中臟腑之異。本方所治乃風邪中於經絡所致。多因正氣不足,營血虛弱,脈絡空虛,風邪乘虛人中,氣血痹阻,經絡不暢,加之「血弱不能養筋」,故口眼喁斜、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風邪外襲,邪正相爭,故或見惡寒發熱、脈浮等。治以祛風散邪為主,兼以養血、活血、通絡為法。

  • 方中重用秦艽祛風通絡,為君藥。
  • 寒從外襲,以羌活獨活防風白芷細辛等辛散之品,祛風散邪,加強君藥祛風之力,並為臣藥。
  • 語言與手足運動障礙,除經絡痹阻外,與血虛不能養筋相關,且風藥多燥,易傷陰血,故伍以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養血活血,使血足而筋自榮,絡通則風易散,寓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並能制諸風藥之溫燥;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故配白術茯苓炙甘草益氣健脾,以化生氣血;生地石膏黃芩清熱,是為風邪郁而化熱者設,以上共為方中佐藥。
  • 炙甘草調和諸藥,兼使藥之用。

本方用藥,以祛風散邪為主,配伍補血、活血、益氣、清熱之品,疏養結合,邪正兼顧,共奏祛風清熱、養血通絡之效。

【大秦艽湯適用人群病徵】

主治:風中經絡,正虛熱擾證。

  • 口眼矚斜
  • 舌強不能言語
  • 手足不能運動,或肢體麻木
  • 舌紅,苔薄黃
  • 脈細或弱

適用病人:面神經炎、多發性神經炎、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風中經絡,正虛熱擾證者。(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沒有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大秦艽湯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正氣虛弱,邪熱內生,外風侵襲所致。

  • 正氣虛弱,衛氣不固,外邪乘虛而人,侵及面部,逆亂經脈,則口眼喁斜
  • 外邪侵襲,浸淫於心,上攻心竅,則舌強不能言語
  • 外邪侵襲四肢經脈,筋脈失和,則手足不能運動,或肢體麻木
  • 舌紅,苔薄黃,脈細或弱,皆為正虛內熱,外風侵襲之徵

【大秦艽湯禁忌、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本方辛溫發散之品較多,若屬內風所致者,不宜使用。

【大秦艽湯條文】

原書主治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中風,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養筋,故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宜養血而筋自榮,大秦艽湯主之。」

【大秦艽湯歷代醫家方論】

  • 吳崑:「中風,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風邪散見,不拘一經者,此方主之。中風,虛邪也。許學士雲: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用驅風養血之劑兼而治之。用秦艽為君者,以其主宰一身之風,石膏所以去胃中總司之火,羌活去太陽百節之風疼,防風為諸風藥中之軍卒。三陽數變之風邪,責之細辛;三陰內淫之風濕,責之苓、術。去厥陰經之風,則有川芎;去陽明經之風,則有白芷。風熱乾乎氣,清之以黃芩;風熱乾乎血,涼以生地。獨活療風濕在足少陰;甘草緩風邪上逆於肺。乃當歸、芍藥、熟地者,所以養血於疏風之後,一以濟風藥之燥,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醫方考》卷1
  • 張介賓:「大秦艽等湯,在《機要》、《發明》俱雲治中風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隔,如是血弱不能養筋,宜養血而筋自榮,以大秦艽湯、羌活愈風湯主之。大秦艽湯雖有補血之藥,而寒散之劑居其半。夫既無六經之外邪,而用散何為也?既無阻隔之大邪,而用寒何為也?寒散既多,又果能養血氣而壯筋骨乎?按此湯(大秦艽湯),自河間、東垣而下,俱用為中風之要藥。夫既無六經之外證,而胡為用羌、辛、防、芷等藥?既內無便溺之阻隔,而何用石膏、秦艽、黃芩之類?其為風寒痛痹而血虛有火者,乃宜此方耳。」《景岳全書》
  • 虞天民:「此方用歸、芎、芍藥、生熟地黃以補血養筋,甚得體。既日外無六經之形證,但當少用羌活、秦艽,引用以利關節。其防風、獨活、細辛、白芷、石膏等藥,恐太燥而耗血。雖用此,川芎止可六分之一。尤宜加竹瀝、姜汁同劑最好,達者詳之。」《醫學正傳》

【大秦艽湯口訣方歌】

  • 大秦艽湯羌獨防,辛芷芎芍二地當,苓朮石膏黃芩草,風邪初中經絡康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