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

【白虎汤】

【出自】《伤寒论》

  1. 石膏(50克)
  2. 知母(18克)
  3. 甘草(6克)
  4. 粳米(9克)

【白虎汤英文】

White Tiger Decoction

【白虎汤服用方法】

  •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本汤的煎服法是先煎生石膏约10分钟,然后加冷水,使汤不烫后,将余药及粳米加入,煮至米熟则汤成。第一煎煮取约200ml,再加冷水煮取约200m将两煎的药汁混合后平分为2杯,每次服1杯,1日服2次,必要时也可服3次,甚或昼夜服4次(2剂)

【白虎汤功效】

  • 清热生津

【白虎汤方解】

方中知母清阳明胃热,除烦生津止渴;热盛内外,以石膏清泻盛热,养阴生津,共为君药。热伤气,以粳米补中益气,生津养胃,并制约知母石膏性寒伤胃气,为臣药。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清泻盛热,生津止渴之效。

【白虎汤适用人群病征】

主治:阳明热盛证(阳明气分热盛证)。

  • 壮热面赤
  • *烦渴引饮
  • *汗出
  • 恶热
  • 舌红
  • 苔薄黄
  • 脉洪大有力

适用病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糖尿病、中暑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阳明热盛证者看,治当清泻盛热,生津止渴。 (所有内容只供学术参考,没有指导用药,如要使用,必先经专业注册医生同意才可使用药方。)

【白虎汤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阳明热盛,充斥内外所致。

  • 阳明热盛于外,则壮热,恶热
  • 阳明盛热上斥于面,则面赤
  • 邪热迫津外泄,则汗自出
  • 阳明盛热,灼损阴津,则烦渴引饮
  • 舌红,苔薄黄,脉洪大有力,皆为阳明热盛之征

【白虎汤配伍特点】

辛甘大寒、苦寒质润的清热药配甘平益气养胃药,清泻不伤胃,益气不恋邪。

【白虎汤教授分析】

临床上黄煌教授常将白虎汤用于以下疾病。第一是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白虎汤中石膏为重要之品,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钙,钙离子可增强血管的致密性,也是凝血因子之一。白虎汤治疗血液病是否与此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二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本病表现为消瘦,情绪激动,烦躁不安,怕热多汗,多饮多食易饥等神经兴奋与高代谢状态。这些表现与阳明热证很相似,因此可以使用白虎汤治疗。第三,本方治疗糖尿病。这已不是什么新鲜经验,但传统的观念多用白虎加人参汤,黄煌教授多将本方与增液汤合用。以白虎汤治糖尿病,要抓住“干”这个特点。 “干”包括口干渴、舌面干燥乏津,大便干结如栗,皮肤干枯。其人多形瘦面白,易汗出,无浮肿及油腻之象。脉滑数也是重要参考。

【白虎汤禁忌、使用注意】

  • “白虎四禁”以告诫后人不可误用之,云:“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 脾胃虚弱者慎用本方

【白虎汤主证条文】

《伤寒论》

  1. “伤寒脉浮滑者,必里有热,表有邪,白虎汤主之。”(按:《伤寒论》原文“表有热,里有寒”为传抄之误,今改正之,“寒”字亦改为“邪”字。)
  2. “伤寒,脉浮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3.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遗尿谵语,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温病条辨》也有白虎汤证3条,亦录之供临床时参考。

  1. “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
  2. “形似伤寒,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在手太阴,白虎汤主之。”
  3. “手太阴暑温,或已发汗,或未发汗,而汗不止,烦渴而喘,脉洪大有力者,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口诀方歌】

  • 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本文只作学术分享,没有指导用药,所有用药必先经专业注册医生同意才可使用,请勿自行服用。

想追踪最新中医资讯可赞好我们的facebook,我们会定期分享中药针炙穴位等的专业知识,有任何疑问,也欢迎提出,我们乐意解答! https:/ /www.facebook.com/中医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