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出自】《傷寒論》

  1. 半夏(12克)
  2. 黃芩(9克)
  3. 黃連(3克)
  4. 乾薑(9克)
  5. 人參(9克)
  6. 大棗(4枚)
  7. 炙甘草(9克)

半夏瀉心湯英文】

Pinellia Heart-Draining Decoction

【半夏瀉心湯服用方法】

水煎服(此為現代法)

半夏半升,洗 ; 黃芩 乾薑 人參各三兩;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甘草三兩,炙,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此為古法)

【半夏瀉心湯功效】

  • 寒熱平調,消痞散結

【半夏瀉心湯方解】

此方治普通寒熱互結於中焦,形成升降失常為核心,可因誤下,傷及中焦的陽氣,產生寒,外邪入裡化熱,產生熱,造成寒熱互結,又可因飲食,又有外來的因素。半夏瀉心湯條文强調“心下痞,按之濡”,強調這種積滯沒有實邪

  • 濁氣不降,以半夏醒脾燥濕,溫中降逆,散結除痞為君藥。
  • 黃連黃芩,清熱燥濕,降洩濁逆;清氣不升,以乾薑辛散溫熱,溫中理脾和胃,兼防寒藥凝滯,共為臣藥。
  • 脾胃虛弱,以人參大棗,補益脾胃,生化氣血,為佐藥。炙甘草補益中氣,助人參大棗益氣和中,為佐使藥。
  • 諸藥配伍,以奏寒熱平調,消痞散結之效。

【半夏瀉心湯適用人群病徵】

主治:中虛寒熱錯雜痞證

  • *心下痞,但滿不痛
  • 困倦乏力
  • 或嘔吐
  • 或腸鳴下利
  • 舌淡,苔薄黃或膩
  • 脈弱或數

適用病人: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胃擴張、腸易激綜合徵、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腸炎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中虛寒熱錯雜痞證者,治當寒熱平調,消痞散結。(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沒有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半夏瀉心湯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脾胃虛弱,寒熱夾雜所致。

  • 脾胃虛弱,濕熱內生,壅滯氣機,濁氣不行,則心下痞
  • 脾胃虛弱,生化氣血不足,則困倦乏力
  • 胃熱氣逆,則嘔吐
  • 脾氣虛弱,寒從內生而下注,則腸鳴下利
  • 舌淡,苔薄黃,脈弱或數,皆為脾胃虛弱,寒熱錯雜之徵。

【半夏瀉心湯配伍特點】

  • 清熱藥配散寒藥,清不寒凝,溫不助熱
  • 補益藥配清熱藥,補不壅滯,寒不傷胃
  • 補益藥配溫熱藥,辛甘益氣化陽

【半夏瀉心湯病案】

劉含堂治範某,男,48歲,農民。 1988年11月4日初診。 3年前因上腹部多次脹痛,遂到縣醫院門診,經胃鏡檢査,診為淺表性胃炎,以西藥治疔餘病情得以控制。此後每隔一段時間,或因飲食不慎,或因精神因素,而使舊病復發,服藥多可控制。近半月來,無明顯誘因,舊病又發作,服西藥10餘日,療效不佳。

現症:胃脘部脹滿,按之柔軟,無疼痛,嘔吐,口苦,倦怠乏力,不思飲食。偶喜熱飲。舌紅,苔薄黃膩,脈弦而虛。

診為:痞證,辨證為寒熱錯雜,虛實夾雜,痰飲阻胃。

治宜寒熱並用,虛實兼調,化痰止嘔。

擬半夏瀉心湯,處方:清半夏15g,黃連3g,黃芩10g,乾薑10g,黨參10g,炙甘草6g,大棗6枚。水煎服。服4劑,胃脘部脹滿明顯減輕。繼以前藥又服6劑,所有症狀均消退。 (《經方治病經驗錄》)

【半夏瀉心湯加減】

  • 對於慢性胃炎而胃痛明顯者,常加入檀木丹參飲(檀香、砂仁丹參),通過行氣活血而緩解疼痛。
  • 對於消化性潰瘍病而胃脘冷痛喜按者,則配用黃芪建中湯。
  • 對於胃神經官能症,胃痛連及胸脅,則配用柴胡四逆散(柴胡枳殼白芍炙甘草),由於此類病人常有虛煩不眠,又宜配用酸棗仁湯。
  • 黏膜病,特點是複發性口腔潰瘍,可以說甘草瀉心湯是複發性口腔潰瘍的專方。甘草三兩加至四兩

【半夏瀉心湯禁忌、使用注意】

  • 脾胃陰虛證者慎用本方

【半夏瀉心湯口訣方歌】

  • 半夏瀉心黃連芩,甘草乾薑棗人參,心下痞滿或嘔利,中虛寒熱痞證審。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