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府穴

【中府穴位圖】

中府穴
中府穴
中府穴
紅點為中府穴

【中府穴別名】

  • 膺中外俞《靈樞·五邪》
  • 膺俞《素問·水熱穴論》
  • 膺中俞《針灸甲乙經》
  • 府中俞《針灸大成》
  • 肺募《備急千金要方》

【中府穴特定】

  • 本穴為肺募穴。
  • 手、足太陰交會穴。

【中府穴位置】

在胸外側部,雲門下1寸,平第1肋間隙處,距前正中線6寸。

【中府穴簡易取穴】

當雙手叉腰時,鎖骨外下緣有一個三角形的凹窩,此處為雲門穴雲門穴直下1寸便為中府穴

【中府穴解剖】

  • 肌肉:胸大肌、胸小肌處,內側深層為第1肋間內、外肌
  • 血管:上外側有腋動、靜脈,胸肩峰動、靜脈
  • 神經:布有鎖骨上神經中間支,胸前神經分支及第1肋間神經外側皮支。

【中府穴功效】

中府穴為肺臟與脾臟經絡之氣交通的通道。

  • 可以除胸中及體內的煩熱,是支氣管炎及氣喘的特效保健穴,適用於氣喘、肩背疼痛
  • 可起到補益肺氣,止咳平喘的保健功效
  • 季節轉換,或者晚上睡覺沒有蓋好被子而不慎感受風寒,或汗出、勞累後感受風邪而釀成風熱之症,不少人會發生咳嗽,咳嗽劇烈者還伴有胸痛,此時指壓中府穴能明顯緩解這些症狀,中府穴能治療氣短、胸悶、呼吸不暢等呼吸系統疾病。中府為肺之募穴,為肺氣結聚處,故按壓該穴可以使呼吸通利、清氣運行通暢,使人精氣神充足,神采飛揚。

【中府穴釋字】

中:中氣;府:聚集。

《說文解字》:「中者,內也。」《說文解字》:「府者,聚也。」

【中府穴釋穴】

中者,中焦脾胃,中氣;府者,水谷精微之會聚。

本穴既是肺經的起始,也是十二經脈的起始,手太陰肺脈起於中焦,中焦脾胃主腐熟運化水谷精微,後天之本,水谷精微會聚於此,因而得名中府。

《素問-經脈別論》曰:「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本段經文講了食氣和飲的代謝過程,食氣入胃,由肝布散陰精,入於經脈,上歸於肺,肺朝百脈;飲入於胃,由脾輸布,上歸於肺,於脈外,肺主通調水道。因此水谷精微入於胃,最後都要經過肺的宣發肅降,輸布水谷精微從於脈之內外。肺居胸中,五臟之天位,為諸臟之華蓋,從上而下,輸布水谷精微,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肺朝百脈輸布陰精於脈中,應高山雪水融化後,為河流之源;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應天氣下為雨。

另外,除了中焦脾胃,水谷精微之會聚的角度,也可從氣的角度理解中府穴

中府穴承足厥陰肝經之氣,內行上膈,屬肺。肺為呼吸外氣之府庫,又以本經之氣,由本穴出中達表。本穴原名「府中俞」,又名「膺中俞」,後人簡稱「中府」,除了後天之本,水谷精微會聚的意思,也有以本經之氣,由內府輸出也之意,即出納外氣,經氣隨之,通行之過棧也。

本穴功用,與雲門穴略同,俱能舒達內臟抑鬱之氣。《針灸大成》謂治少氣不得臥。按中醫病理,少氣之人多喜靜臥,今言不得臥者,乃氣郁於上,非氣虧於中也。刺本穴,使氣得升降,而疏利之也。本穴為肺臟之募穴。

【中府穴氣血運行狀態】

手太陰肺經脈從胸走頭,本穴是肺經首穴,經氣發於皮下而為中府穴。中府氣血來自中焦所出之營氣,以及胸中的宗氣,會聚於此。

【中府穴穴性】

本穴屬手太陰肺經腧穴,手太陰運氣為濕金,五行屬金,六氣屬濕。肺的募穴,《說文解字》:「募者,廣求也。」本穴募集中焦水谷精微之氣,又胸為宗氣所居之處,肺受天之氣,因此是三氣齊聚中府。本穴是手太陰、足太陰脾經的交會穴,經脈之外,脾氣升,肺氣降,兩者同屬太陰,肺以脾為源;經脈之內,肺之天氣,降人脾之濕土,因此本穴稟太陰濕金之精氣,金中有土。中府主肺藏氣,多用於治療肺虛所引起的病症,如咳嗽,氣喘,少氣不得息等。

【中府穴主治】

咳嗽,氣喘,肺脹滿,胸痛,肩背痛。

【中府穴應用】

  • 《脈經》:寸口脈細、發熱、嘔吐,宜服黃芩龍膽湯。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湯,灸中府。
  • 《素問·水熱穴論》: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瀉胸中之熱也。
  • 《千金翼方》:身體煩熱針中府,又灸絕骨五十壯。
  • 《針灸甲乙經》:肺系急,胸中痛,惡寒,胸滿悒悒然,善嘔膽,胸中熱,喘,逆氣,氣相追逐,多濁唾,不得息,肩背風,汗出,面、腹腫,膈中食餷,不下食,喉痹,肩息肺脹,皮膚骨痛,寒熱,煩滿,中府主之。
  • 《備急千金要方》:奔豚上下腹中與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壯。上氣咳逆,短氣,氣滿食不下,灸肺募五十壯。
  • 《針灸大成》:主腹脹,四肢腫,食不下,喘氣胸滿,肩背痛,嘔吭,咳逆上氣,肺系急,肺寒熱,胸悚悚,膽熱嘔逆,咳唾濁涕,風汗出,皮痛面腫,少氣不得臥,傷寒胸中熱,飛屍遁疰,癭瘤。
  • 《備急千金要方》:中府、陽交,主喉痹,胃滿塞,寒熱。

【中府穴針法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中府穴注意事項】

不可向內下深刺,免傷及肺臟,引起氣胸。

【中府穴配穴】

  • 中府配大椎、孔最治肺炎;配太溪、太淵、足三里治肺結核;配定喘、內關、羶中治支氣管哮喘。
  • 中府配肺俞,為俞募穴配穴法,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
  • 外感咳嗽。
  • 中府配復溜,有生津潤燥的作用,主治肺燥熱咳嗽。
  • 中府配意捨.有降氣寬胸的作用,主治胸滿。

【中府穴現代研究】

  • 治療支氣管哮喘:實驗觀察表明,針刺中府有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可使肺通氣量得到改善、哮喘緩解。
  • 改善肝的血液循環:用放射性核素血管內注射法,發現針刺中府可使肝血流量明顯增加。
  • 中府阻滯療法抑制甲狀腺功能:動物實驗表明,通過對家兔「中府」的局部刺激及局部麻醉阻滯,可見到家兔甲狀腺濾泡上皮變為扁平狀,呈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形態學改變。通過對實驗療程的改變及療效觀察,可見到甲狀腺組織無過度抑制現象且較長時間後無明顯恢復。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治療,所有治療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