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氣化痰丸

清氣化痰丸

【清氣化痰丸】

【出自】《醫方考》

  1. 膽南星(45克)
  2. 瓜蔞仁(30克)
  3. 黃芩(30克)
  4. 制半夏(45克)
  5. 枳實(30克)
  6. 杏仁(30克)
  7. 陳皮(30克)
  8. 茯苓(30克)
  9. 薑汁100g

【清氣化痰丸英文】

Qi-Clearing and Phlegm-Transforming Pill

【清氣化痰丸服用方法】

  • 每服6~9g,1日2次,小兒酌減
  • 亦可作湯劑(用量按比例酌減)

【清氣化痰丸功效】

清熱化痰,理氣止咳

【清氣化痰丸方解】

本方證因痰阻氣滯,氣郁化火,痰熱互結所致。

痰熱為患,壅肺則肺失清肅,故見咳嗽氣喘、咯痰黃稠;阻礙氣機,則胸膈痞悶,甚則氣逆於上,發為氣急嘔惡;痰熱擾亂心神,可見煩躁不寧。治宜清熱化痰,理氣止咳。

  • 方中膽南星苦涼,瓜蔞仁甘寒,均長於清熱化痰,瓜蔞仁尚能導痰熱從大便而下,二者共為君藥。
  • 制半夏雖屬辛溫之品,但與苦寒之黃芩相配,一化痰散結,一清熱降火,既相輔相成,又相制相成,共為臣藥。
  • 治痰者當須降其火,治火者必須順其氣,故佐以杏仁降利肺氣以宣上,陳皮理氣化痰以暢中,枳實破氣化痰以寬胸。茯苓健脾滲濕,以杜生痰之源,亦為佐藥。
  • 使以薑汁為丸,用為化痰之先導。

諸藥合用,化痰與清熱、理氣並進,俾氣順則火降,火清則痰消,痰消則火無所附,諸症悉除。火湯用石膏清熱瀉火力增,並伍貝母、前胡、桔梗等意在止咳。

【清氣化痰丸適用人群病徵】

主治:痰熱蘊肺證

  • 咳嗽
  • 痰稠色黃,咯之不爽
  • 胸膈痞悶
  • 甚則氣急嘔惡
  • 舌質紅,苔黃膩
  • 脈滑數

適用病人:急性支氣管肺炎、病毒性肺炎、支氣管哮喘、肺間質纖維化等病臨床表現符合痰熱蘊肺證者。(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沒有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清氣化痰丸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痰熱蘊肺,濁氣上逆所致。

  • 痰熱蘊結於肺,肺氣不降,則咳嗽
  • 肺為水之源,水不得下行而為痰,痰熱膠結,則痰稠色黃,咯之不爽
  • 痰熱壅滯胸中,則胸膈痞滿
  • 痰熱逆亂,則氣急嘔惡
  •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皆為痰熱蘊肺之徵

【清氣化痰丸配伍特點】

  • 化痰藥配理氣藥,氣順則痰消
  • 燥濕藥配滲濕藥,杜絕生痰之源
  • 肅降藥配寬胸藥,使氣機升降有序

【清氣化痰丸禁忌、使用注意】

  • 寒痰者慎用本方

【清氣化痰丸條文】

《醫方考》卷2:「此痰火通用之方也。」

【清氣化痰丸歷代醫家方論】

  • 汪昂:「此手足太陰之藥,治痰火之通劑也。氣能發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以燥濕氣,黃芩、瓜蔞以平熱氣,陳皮以順里氣,杏仁以降逆氣,枳實以破積氣,茯苓以行水氣。水濕火熱,皆生痰之本也。蓋氣之亢則為火,火退則還為正氣而安其位矣,故化痰必以清氣為先也。」《醫方集解·除痰之劑》
  • 張秉成:「方中半夏、膽星為治痰之君藥;痰由於火,故以黃芩之苦寒降之,瓜蔞之甘寒潤之;火岡於氣,即以陳皮順之,枳實破之;然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故以杏仁之苦溫疏肺而降氣,茯苓之甘淡滲濕而宣脾。肺脾肅清,則痰不存留矣。以姜汁糊丸者,用為開痰之先導耳。」《成方便讀》

【清氣化痰丸病案】

    痰熱:患者,男,48歲,工人。形體肥胖,咳嗽氣促,喉中痰鳴,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P92次/分,Bpl20/70mmHg,兩肺布滿乾鳴音。患者性情急躁,嗜好煙酒,證屬痰濁塞肺,氣郁化火,痰火互結,痹阻清竅。治宜清熱化痰,舒郁開竅。方擬清氣化痰丸治之。膽星、半夏、枳實、杏仁、黃芩、陳皮各l0g,瓜蔞15g,茯苓30g。服藥3劑諸症已緩,效不更方,再進3劑而愈。[劉玉堂.運用清氣化痰丸治驗二則.天津中醫藥,1987,(4):41]

    按語:本案屬熱痰互結,應以清熱化痰為治療大法。故用清氣化痰丸清熱化痰,順氣寬中。氣順則火自降,熱清則痰自消,痰消則火無所附,痰火既清,清竅通暢,諸症自解。

【清氣化痰丸口訣方歌】

清氣化痰杏瓜蔞,茯苓枳芩膽星投,陳夏薑汁糊丸服,專治肺熱咳痰稠。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