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

桂枝湯
桂枝湯

【桂枝湯

【出自】《傷寒論》

  1. 桂枝 (9克)
  2. 芍藥 (9克)
  3. 生薑 (9克)
  4. 大棗 (3枚)
  5. 炙甘草 (6克)

【桂枝湯功效】

  • 解肌發汗,調和營衛

【桂枝湯方解】

方中桂枝為君,助衛陽,通經絡,解肌發表而祛在表之風邪。芍藥為臣,益陰斂營,斂固外洩之營陰。桂枝芍藥同等份量合用,營衛同治,邪正兼顧,桂枝芍藥使汗出有源;芍藥桂枝則滋而有化,散中有收,汗中寓補。生薑辛溫,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嘔;大棗甘平,既能益氣補中,且可滋脾生津。生薑大棗相配,是為補脾和胃、調和營衛的常用組合,共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藥性,合桂枝辛甘化陽以實衛,合芍藥酸甘化陰以和營,功兼佐使之用。如此相配,一散一斂,剛一柔,一外一內,一衛一營,一氣一血,一陰一陽,則能表裡營衛並治,氣血陰陽共調,從而構成了本方雙相調節的配伍基礎。

桂枝1.助衛陽,通經絡
2.解肌發表,祛在表之風邪
芍藥1.益陰斂營-冶營弱
生薑1.辛散表邪 2.又兼和胃止嘔
大棗1.補脾和胃 2.調和營衛
使炙甘草1.調和藥性
2.辛甘化陽以實衛,酸甘化陰以和營。

【桂枝湯適用人群病徵】

桂枝湯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

  • 惡風發熱怕被風吹,身發熱
  • 頭痛汗出
  • 鼻鳴
  • 乾嘔
  • 苔白不渴
  • 脈浮緩或浮弱

適用病人:臨床還廣泛應用於感冒、發熱、產後或病後低熱、產後汗證、心律失常、萎縮性胃炎、支氣管哮喘、慢性腎衰竭、更年期綜合徵、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甲狀腺功能亢進、梅尼埃病、慢性疲勞綜合徵、子宮肌瘤、頸椎病、肩頸疼痛、腰部急性扭傷、肋間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面神經麻痹、妊娠惡阻、小兒厭食症、小兒遺尿症、蕁麻疹、消化不良、雷諾病、凍瘡、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不是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桂枝湯病機】

桂枝湯能解肌發表,調和營衛,能治因風寒客表,衛氣不得宣降,而造成的營衛不和營衛不和是由於衛強營弱,這個「強」不要理解成正常的健康強盛,如果理解成正常的強,那就不可能生病了。衛強是指因為(體表的最外層)有風邪,在風性疏泄下,衛陽之氣浮散、浮亢的狀態,因此衛氣不能固護體表,就出現惡風惡寒汗自出

營弱是指衛強汗自出,汗為心液,血汗同源,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血是營氣所化,所以汗出必傷營,這就是所謂的營弱。由於衛強營弱,衛陽越於表而抗邪,故見發熱;另外“傷於風者,上先受之,頭部氣血逆亂。”因此可見頭痛鼻為肺竅,風寒襲於肌表,肺氣不利則鼻鳴肺胃同司肅降,肺氣上逆,胃氣不能下降則乾嘔;苔白,脈浮緩,均為風寒表證

【桂枝湯配伍特點】

本方配伍特點有二

  1. 發散藥與酸收藥配伍,使之散中有收,汗不傷正
  2. 助陽藥益陰藥同用,以陰陽兼顧,營衛並調。

【桂枝湯禁忌、使用注意】

  • 本方對表實無汗,表郁里熱,汗不出而煩躁,以及溫病初起,即見里熱口渴、脈數等症者,均不宜使用。
  • 服藥期間禁食生冷、黏膩、酒肉、臭惡等物。
  • 服藥後進食大量熱稀粥或開水,再蓋上被子取微汗

【桂枝湯服用方法】

上五味,咬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縶縶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灕,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

【桂枝湯條文】

  •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嗚千嘔者,桂枝湯主之。(12)
  •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13)
  •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15)
  •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16)
  •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19)
  •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24)
  •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25)
  •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42)
  • 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44)
  •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45)
  • 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53)
  • 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54)
  •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一雲大便青),知不在里,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56)
  •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57)
  •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91)
  •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95)
  •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164)
  •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234)
  •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240)
  •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276)
  •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372)
  •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387)
  •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 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 產後風,續之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千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耳,可與陽旦湯。《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桂枝湯口訣方歌

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姜棗同,解肌發表調營衛,表虛有汗此為功。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