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湯】
【出自】《傷寒論》
【麻黃湯功效】
-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黃湯適用人群病徵】
麻黃湯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受到風、寒入侵體內,如着涼)
- 人十分怕寒
- 輕微發熱
- *不出汗
- 脈浮
- 頭身疼動、脈緊
- 咳喘
適用病人:臨床主要用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小兒高熱、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類風濕關節炎、蕁麻疹、銀屑病等屬風寒表實證。(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沒有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麻黃湯病徵解析】
- 當人體感受風、寒入侵體內,如着涼,人體的表層陽氣被抑制,我們稱之為衛陽被遏,表層陽氣受損後,便會怕冷,因此出現1.人十分怕寒。
- 風、寒邪氣入侵,與人體正氣相對抗,正邪相爭,因此出現2.輕微發熱。
- 另外衛陽被遏,以至汗不能透發,因此出現3.不出汗。
- 外感風寒屬表症,因此出現4.脈浮。
- 體表的營陰受到寒邪入侵後,寒邪收引凝滯使得它運行不通,不通則痛,因此出現5.頭身疼動,風寒寒邪越重,疼痛越劇烈。
- 風、寒外邪束表,肺臟不能正常宣發陽氣,因此肺氣失宣導致上逆,因此出現6.咳喘。
【麻黃湯煮法】
- 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水煎,溫服,覆取微汗。
【麻黃湯條文】
- 《傷寒論》: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者。
- 《證治準繩‧類方》:肺臟發咳嗽而喘急有聲,甚則唾血。
- 《醫宗金鑒》:風寒濕成痹,肺經壅塞,昏亂不語,冷風哮吼者。
【麻黃湯基本配伍組合及特點】
【麻黃湯禁忌、使用注意】
- 本方為辛溫發汗之峻劑,凡體虛外感、表虛自汗、新產婦人、失血患者等均不宜使用。
- 風熱、溫熱所致的風熱表證,或表寒失治,邪郁化熱入裡,而見發熱口渴,苔黃脈數者,也非本方所宜。
- 本方不宜久服,一般藥後見汗出,不必再服。
- 若高血壓病人使用本方時,必先問清楚醫生,因為麻黃有升血壓的作用,使用不當反致血壓升高。本方君藥麻黃含有麻黃鹼,有收縮血管及升壓作用,故臨床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應慎用。有醫生會要求病人先和降壓藥一起使用,使用後血壓下降了,再逐步減去降壓藥的數量和劑量,這樣比較安全。*請勿自行胡亂服用,必先得到醫生同意。
- 須連續服用、喝熱粥、蓋厚被-作用有三:一是助麻黃湯發散之力,促使汗出;二是調節汗出的程度,防止汗出不徹或過汗;三是益胃氣,顧護正氣。
【麻黃湯口訣方歌】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惡寒發熱頭身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