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龍湯】
【出自】《傷寒論》
- 麻黄 六兩 (12g)
- 桂枝 二兩 (去節) (6g)
- 甘草 二兩 (去皮)(6g)
- 杏仁 四十枚 (炙) (6g)
- 生薑 三兩 (去皮尖) (9g)
- 大棗 十枚 (3g)
- 石膏 如雞子大,碎 (12g)
【大青龍湯方解】
本方在麻黃湯中又加生薑 、大棗、石膏,其發汗之力,主要在於麻黃湯;其除煩之用,主要在於石膏;但麻黃湯與石膏皆為祛邪之品,汗清二法合用,內外兩解,必傷人體氣液,因此又加生薑、大棗,以從陽明之里,資益氣液、宣透外達,一者可免氣液受損,再者更能扶正祛邪,可竟全功而不遺余患。故能發汗解表,以去表實,復內清里熱,以去陽郁,總為胸表兩解、發汗除煩的主方。
麻黄 | 1.發汗解寒 2.宣肺平喘 |
桂枝 | 1.解肌發表 2.溫經止痛 |
甘草 | 1.調和諸藥,緩其峻烈藥性 |
杏仁 | 1.宣降肺氣,平喘止咳 |
石膏 | 1.清𥚃熱 2.除煩 |
大棗 | 1.資益氣液 2.調和營衛 |
生薑 | 1.資益氣液 2.調和營衛 |
【大青龍湯功效】
- 發汗解表、清熱除煩、清裏熱
【大青龍湯適用人群病徵】
大青龍湯主治:外感風寒,症見寒熱俱重,裏有鬱熱證。
- *惡寒發熱 (怕冷兼身體發熱)
- 頭痛身疼
- *無汗
- **煩躁(主要特徵)
- 口干渴
- 舌苔中黃
- 脈浮緊有力
適用病人: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早期大葉性肺炎等屬外寒裏熱者。(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不是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大青龍湯病徵解析】
症見惡寒發熱,不汗出而煩躁,它是由於外寒重,皮毛閉塞,寒氣留於外。這是由於寒氣太重,人體內的陽氣不能外達,陽鬰在𥚃,所以熱也更甚,其標誌是它不僅熱而且煩躁,說明裡面熱重。由於毛竅閉塞,陽氣未洩,不得外出,熱就更甚了,因而出現里熱煩躁。因此在零下40多度的天氣也會有不少人買𣲙棍,因為當外寒太重時,陽鬰在𥚃,會咽干甚至煩燥。
【大青龍湯煮法】
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大青龍湯條文】
- 《傷寒論》第38條: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
- 《傷寒論》第39條: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洽》: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大青龍湯配伍特點】
本方配伍特點有二:
- 寒溫並用,表裡同治,側重於「寒者熱之」「汗而發之」
- 發中寓補,使汗出有源,汗不傷正。
【大青龍湯禁忌、使用注意】
- 本方發汗猛烈,年老體弱、產婦、久病、大病患者,或心功能不全、失眠、高血壓病均不宜使用。
- 本方為辛溫發汗之峻劑,當病好即止,不可過服。
- 服後汗多,預防亡陽,亦當以溫粉撲撒體表,以止過汗。今無特製的溫粉,用一般撲粉或痱子粉即可。
- 若服用後出汗,即止服,如再服,造成汗多亡陽,使氣液大傷,遂虛而出現在表惡風,在里煩躁,而不得睡眠。
- 本方應避免空腹服用,不宜與咖啡濃茶共飲。
- 誤服大青龍湯導致的心悸、多汗、虛脫等,可用真武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救治,或飲用甘草紅棗生薑紅糖濃湯
【大青龍湯口訣方歌】
大青龍湯麻桂姜,石膏杏棗甘草藏;發汗解表清熱煩,表寒里熱無汗方。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