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证候分析

小柴胡汤证候分析
小柴胡汤证候分析

了解更多小柴胡汤证:一代名医胡希恕讲—小柴胡汤证

详细总结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

想追踪最新中医资讯可赞好我们的facebook,我们会定期分享中药针炙穴位等的专业知识,有任何疑问,也欢迎提出,我们乐意解答! https://www. facebook.com/中医世家-114891956719938/

1.小柴胡汤条文

  1.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37)
  2.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
  3.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7)
  4.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98)
  5.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99)
  6.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
  7.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1)
  8.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04)
  9.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徽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气汤。 (123)
  10.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4)
  11.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8)
  12.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岀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49)
  13.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29)
  14.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澉然汗出而解。 (230)
  15.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231)
  16.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379)
  17.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汘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394)
  18.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小柴胡汤。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9.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难。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20.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若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2小柴胡汤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神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3. 小柴胡汤证候分析( 陈宝田教授 )

本证多由太阳之邪不解,传入少阳所引起,亦可因气血不足,腠理不固,邪气相乘,发自少阳,或厥阴转出少阳所致。邪犯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邪郁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故往来寒热,此为少阳之特殊热型,既与太阳病发热恶寒并见不同,又与疟疾寒热交替定时发作有异。少阳经脉循行于两胁,邪犯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胆气犯胃,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故见神情默默、心烦喜呕。胆火上炎,则口苦、咽干、目眩。邪热来入阳明之里,故苔薄白,然少阳病亦有黄白相兼,或薄黄不燥之苔。脉弦,为少阳病主脉。上述少阳病证候比较典型,但在临床上不一定同时出现,有时只要出现一两个主要证候,即可作出诊断。所以《伤寒论》第101条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同时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变化是复杂的,有时可出现兼挟的证候,但只要主证和病机属于少阳的 范围,即可从少阳辨证论治。例如: (1)三阳证见,出现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等证,虽不是少阳病的典型证候,但病情偏重在少阳,因为胁下满是少阳病的主证,颈项强亦与少阳经脉不舒有关,仅身热恶风是太阳之邪未尽,手足温而渴与阳明有关,权衡轻重缓急,仍可以和解少阳为主,用小柴胡汤。 (2)少阳病邪传入阳明而病情仍偏重在少阳时,出现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闷不除等。潮热虽是邪入阳明的特征,但大便溏、小便自可、腹不满痛,知阳明热势不重,重点在胸胁满闷不除。属少阳病主证,故从少阳立法论治。若证见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苔薄白等,此虽不大便,但无腹满硬痛,说明阳明腑实未成,而胁下硬满、呕吐、苔白等少阳证仍是重点,亦应以和解少阳为主。 (3)在厥阴病过程中,因治疗得当,或正气来复,发生脏邪还腑,病邪自阴出阳的变化,见呕而发热等,则应根据变化后的病情,从少阳论治,投以小柴胡汤。临床上有些疾病可能出现类似少阳的某些症状,然而实非少阳证,若误用和解,可造成变证。因此必须审其证候,确属少阳者,方可从少阳论治。

了解更多小柴胡汤证:一代名医胡希恕讲—小柴胡汤证

详细总结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

想追踪最新中医资讯可赞好我们的facebook,我们会定期分享中药针炙穴位等的专业知识,有任何疑问,也欢迎提出,我们乐意解答! https://www. facebook.com/中医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