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

【出自】 《伤寒论》

  1. 大黄 (12克) 酒洗
  2. 厚朴 (6克) 去皮,炙
  3. 枳实 (9克) 炙

【小承气汤服用方法】

  • 大黄酒洗,四两(12g);厚朴去皮,炙,二两(6g);枳实炙,三枚大者(9g) 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此为古法)

【小承气汤功效】

  • 通腑泄热,行气除满

【小承气汤方解】

本方治阳明腑实证,能泻热通便,除满消痞。

  • 方中大黄苦寒攻下,荡涤肠腑。
  • 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
  • 枳实苦而微寒,理气消痞。
  • 合则通腑导滞,行气除满。

【小承气汤适用人群病征】

主治:阳明腑实证

  • *腹大满不通
  • *大便硬
  • *谵语
  • *发潮热
  • 下利
  • 舌苔黄厚
  • 脉滑而疾

适用病人:急慢性胃炎、胃切除术后排空延迟症、急性阑尾炎胆囊炎、慢性肝炎、肠梗阻轻症、急性肺炎、肺心病急性发作慢性肾炎、手术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高脂血症等符合阳明腑实证者。 (所有内容只供学术参考,没有指导用药,如要使用,必先经专业注册医生同意才可使用药方。)

【小承气汤病机分析】

  • 阳明病里热炽盛,迫津外泄则多汗
  • 汗多,津液耗伤,肠中干燥,因而化燥成实, 则大便干硬难解
  • 大便不通,腑气壅滞,浊热上扰心神则发谵语

【小承气汤禁忌、使用注意】

  • 药力峻猛,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
  • 孕妇忌用或慎用
  • 舌苔薄白,提示肠道内无积滞,大黄要慎用。
  • 煎法要点: 本方三味同煎,不分先后,有别于大承气汤,煎药顺序有先后。

【小承气汤与大承气汤的分别】

  1. 厚朴大黄,是气药为君,名大承气大黄厚朴,是气药为臣,名小承气
  2. 味多性猛,制大其服,欲令泄下也,因名曰;味少性缓,制小其服,欲微和胃气也,故名曰
  3. 小承气汤芒硝大黄不后下,厚朴枳实用量减轻,故泻下力量较缓;大承气汤,生用大黄加芒硝泻下力量則较强 。
  4. 小承气汤的谵语由大便硬所致,治当通下,然未见潮热,腹痛等症,知其燥结程度尚不太甚,不宜峻攻的大承气汤,只需小承气汤泻热行气通便即可。

【小承气汤与大承气汤的煎法不同】

  1. 更有妙义,大承气汤煎药有先后次序,为求加强泻下,先煮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能加强泻下作用,仲景欲使芒硝 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再用枳实厚朴除其痞满,缓于制剂者,正以急于攻下也。
  2. 小承气汤三物一起煎不分先后次序,而服只四合,此求地道之通,故不用芒硝之峻,且远于大黄之锐矣,故称为微和之利。

【小承气汤经典全条文】

  1.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8)
  2.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09)
  3.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213)
  4.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214)
  5.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250)
  6.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1)
  7.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374)
  8.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9. 《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小承气汤口诀方歌】

  • 小承气汤酒洗军,佐以枳实达幽门,火腑非苦难通下,川朴加之合奏功
本文只作学术分享,没有指导用药,所有用药必先经专业注册医生同意才可使用,请勿自行服用。 

想追踪最新中医资讯可赞好我们的facebook,我们会定期分享中药针炙穴位等的专业知识,有任何疑问,也欢迎提出,我们乐意解答! https://www. facebook.com/中医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