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
【出自】 《伤寒论》
【大承气汤服用方法】
【大承气汤功效】
- 峻下热结
【大承气汤方解】
大承气汤主治邪热内结,气机阻塞不通所致热结阳明导致的四大主证—痞、满、 燥、 实。 以枳实消其痞,厚朴除其满,芒硝润其燥,大黄泻其实。小承气汤 、 调胃承气汤就是根据 痞、满 、 燥 、 实 的程度进行加减。
- 方中大黄清泻邪热,攻下实热,推陈致新,泻实, 为君药
- 阻结不通,以芒硝软坚散结,润燥通便,为臣药。
- 气机壅滞,以枳实行气破滞,消痞除坚,为佐药。
- 气得温则行,厚朴苦温,下气散结,消除胀满,并制约芒硝,大黄苦寒之性而不凝滞气机,为使药。
- 诸药配伍,以奏推陈致新,峻下热结之效。
【大承气汤适用人群病征】
1. 主治: 阳明热结证(阳明腑实证)
- *大便不通
- 腹中转气
- *脘腹痞满
- 绕脐痛
- *拒按
- *烦躁
- *谵语
- 潮热
- 手足澉然汗出
- 舌红,苔黄燥起刺
- 脉沉实
2.主治: 阳明热结旁流证
- 自利清水
- 色纯青
- 腹痛
- 舌红,苔黄燥起刺
- 脉沉实。
3. 主治: 其他热厥证,或热极痉证,或热极发狂证
适用病人: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细菌性痢疾、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病毒性肝炎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阳明热结证者, 治以推陈致新,峻下热结。 (所有内容只供学术参考,没有指导用药,如要使用,必先经专业注册医生同意才可使用药方。)
【什么是热结旁流?】
热结旁流是燥屎热实互结胃肠,热邪逼迫津液从燥屎的旁边流下,使下利清水、色纯青,更而伤阴。
【大承气汤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邪热内结,气机阻塞不通所致。
- 邪热侵袭阳明大肠,并与肠中糟粕相结,阻塞不通,则大便不通
- 浊气不通,逆乱腹中,则腹中转气
- 浊热内结,腑气阻滞不通,则绕脐痛,拒按
- 浊热扰心,则烦躁,谵语
- 正气借自然之气抗邪,则潮热
- 热结旁流是燥屎热实互结胃肠,热邪逼迫津液从燥屎的旁边流下,使下利清水、色纯青,更而伤阴。
- 浊气壅滞气机,则气喘,身重
- 浊热上冲于头,则头昏目眩
- 舌红,苔黄厚而燥,脉沉实,皆为阳明热结之征。
【大承气汤配伍特点】
- 苦寒药配咸寒药,攻下热结
- 泻下药配行气药,行气通腑
【大承气汤禁忌、使用注意】
- 服用注意:只能服用头煎。如果再次煎煮,汤液会变得苦涩,不利于排便,必须空腹服用。服后1小时内不宜进食,否则影响泻下效果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 煎法要点: 先煮枳实, 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因芒硝、大黄久煎会减缓泻下作用。
- 舌苔薄白,提示肠道内无积滞,大黄要慎用。
- 大承气汤虽然属于攻下剂,但不拘泥于大便干结,有的患者可以泻下稀水甚至黏液,但并不影响本方,关键是腹痛拒按,或腹部高度胀满。
- 孕妇忌用或慎用。
【大承气汤真实病例】
患者张某男,32岁,因劳动归来,腹中饥饿,急食莜面一笼,食后即睡,未盖被而受凉,次晨上腹部脐左右疼痛难忍,痛处拒按,大便3日未行,观其舌苔白,脉象弦滑有力。治以消导攻下法,以大承气汤加焦槟榔、焦三仙,水煎服1剂。药后排出稀臭大便两次,胃脘及脐部之疼痛完全消失,病即痊愈。 《中医方剂讲用》
【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的分别】
- 厚朴倍大黄,是气药为君,名大承气;大黄倍厚朴,是气药为臣,名小承气。
- 味多性猛,制大其服,欲令泄下也,因名曰大;味少性缓,制小其服,欲微和胃气也,故名曰小。
- 大承气汤生用大黄加芒硝泻下力量則较强;小承气汤无芒硝,大黄不后下,厚朴、枳实用量减轻,故泻下力量较缓
- 小承气汤的谵语由大便硬所致,治当通下,然未见潮热,腹痛等症,知其燥结程度尚不太甚,不宜峻攻的大承气汤,只需小承气汤泻热行气通便即可。
【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的煎法不同】
- 大承气汤煎药有先后次序,为求加强泻下,先煮枳实 , 厚朴,后下大黄 、 芒硝溶服。后下大黄 、 芒硝溶服, 能加强泻下作用,仲景欲使芒硝 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再用枳实 , 厚朴除其痞满,缓于制剂者,正以急于攻下也。
- 而小承气汤则三物一起煎,不分先后次序,而服只四合,此求地道之通,故不用芒硝之峻,且远于大黄之锐矣,故称为微和之利。
【大承气汤条文】
- 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8)
-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小承气汤。 (209)
-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212)
-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15)
-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17)
-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染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20)
-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侬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38)
-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40)
-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1)
-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怫郁)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42)
-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1)
-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2)
-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
-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4)
-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
-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6)
-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0)
-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321)
-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2)
-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蚧齿,可与大承气汤(《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 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 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 第二十一》)
【大承气汤西医科学药理作用】
具有促进肠胃蠕动、改变血管性肠肽、调节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抑酸、保肝利胆、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抗炎、抗菌、抗病毒、止血等作用。
【大承气汤口诀方歌】
大承气汤用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囊,谵语潮热腹满痛,攻下实热力能当。去硝名为小承气,调胃只有硝黄草。
本文只作学术分享,没有指导用药,所有用药必先经专业注册医生同意才可使用,请勿自行服用。
想追踪最新中医资讯可赞好我们的facebook,我们会定期分享中药针炙穴位等的专业知识,有任何疑问,也欢迎提出,我们乐意解答! https://www. facebook.com/中医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