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附子湯】
【出自】《金匱要略》
【大黃附子湯英文】
Rhubarb and Aconite Decoction
【大黃附子湯服用方法】
- 附子先煎半小時,上藥水煎服 (此為現代法)
- 大黃三兩,附子(炮)三枚,細辛二兩。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若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此為古法)
【大黃附子湯功效】
- 溫陽散寒,通便止痛
【大黃附子湯方解】
本方主治 一側胸旁腋下疼痛及寒積便秘,古人認為此為寒實,寒實結踞,偏於一側,脈緊, 脈弦既主寒,又主實,故知其發熱非有熱,乃寒迫外散所致,宜大黃附子湯。
- 方中附子溫壯陽氣,溫通氣機,散寒破陰,為君藥。
- 阻塞不通,以大黃瀉下通便,兼製附子溫燥太過,為臣藥。
- 寒凝疼痛,以細辛辛溫通陽,逐寒止痛,並監製大黃寒涼凝滯,為佐藥。
- 諸藥配伍,以奏溫陽散寒,通便止痛之效。
【大黃附子湯適用人群病徵】
主治:寒積阻滯證(寒結證)
- 腹痛
- *便秘
- *脅下偏痛
- 發熱
- *手足不溫
- 口淡
- 或腰酸腿軟
- *舌淡,苔薄白
- *脈弦遲
適用病人: 慢性結腸炎、慢性菌痢、慢性盆腔炎、慢性膽囊炎、膽囊術後綜合徵、慢性闌尾炎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寒結證者,治當溫陽散寒,通便止痛。 (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沒有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大黃附子湯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寒邪內結,阻塞不通所致。
- 寒邪凝滯,阻塞不通,則腹痛寒氣內結
- 腹痛寒氣內結,濁氣壅滯,則便秘
- 寒邪阻結脅下,則脅下偏痛
- 正氣抗邪或陽鬱,則身發熱
- 陽虛不能溫煦,則手足不溫,腰酸腿軟
- 舌淡,苔薄白,脈弦或遲,皆為寒邪內結之徵
【大黃附子湯配伍特點】
【大黃附子湯與溫脾湯分别】
- 相同之處: 大黃附子湯與溫脾湯同屬溫下劑,都能主治冷積便秘。
【大黃附子湯病案案例】
腹痛(黏連性腸梗阻):王某,男,45歲,1989年8月初診。
主訴:腹痛1年,加重1天。病史:患者1年前因急性壞死性腸炎曾作手術治療,此後下腹部經常隱痛不舒,遇寒加重,伴腹脹、腸鳴,多次以手術後腸黏連給以對症治療。昨天因貪食涼物下腹疼痛劇烈發作,腹部脹滿,噁心嘔吐,未解大便,矢氣亦無。腹部透視見多個液平面,外科診為“黏連性腸梗 阻”,擬行手術治療,病人要求中藥治療。患者急性病容,面色萎黃,痛苦呻吟不止,腹痛拒按,身寒肢冷,舌質色暗,舌苔白厚而膩,脈象沉緊。
證屬寒實內結,腑氣被阻,不通則痛治宜溫中散寒,瀉下腑實,佐以緩急止痛,方用大黃附子湯合芍藥甘草湯。
處方:大黃15克,製附子15克,細辛5克, 白芍 30克,炙甘草9克。 2劑,將水煎二次藥液,一次頓服。服藥次,大便得通,瀉下黏濁糞便甚多,腹痛頓減;2劑後腹痛消失,一如常人。後來腹痛曾又發作過,病人自用上方2劑痊癒,隨訪2年,未再复發。
【大黃附子湯禁忌、使用注意】
【大黃附子湯條文】
- 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
- 大黃三兩,附子(炮)三枚,細辛二兩。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若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大黃附子湯科學藥理作用】
- 具有增進腸胃蠕動、抗心肌缺氧缺血、降低腦組織耗氧量、抗菌、抗炎、解除平滑肌痙攣等作用。
【大黃附子湯口訣方歌】
- 大黃附子細辛湯,脅下寒凝疝痛方,冷積內結成實證,溫下寒實可復康。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