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柴胡湯】
【出自】《傷寒論》
【小柴胡湯英文】
Minor Bupleurum Decoction
【小柴胡湯服用方法】
- 上藥水煎服 (此為現代法)
-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此為古法)
【小柴胡湯功效】
- 和解少陽(清膽熱,調氣機,益正氣)。
【小柴胡湯科學藥理作用】
具有解熱、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抗肝硬化、抗精神失常、抗自由基、抗潰瘍、抗驚厥、增強機體免疫力、降血脂、保肝利膽等作用。
【小柴胡湯方解】
小柴胡湯主治傷寒少陽證,其病人特出症狀一個是膽胃不和, 一個是邪聚少陽。若病人正邪分爭則出現忽冷忽熱;若病人氣機阻滯則出現胸脅苦滿,神情嘿嘿; 若病人膽熱循經上炎則出現咽乾、目眩、心煩
名醫分析:1.一代名醫胡希恕講—小柴胡湯證 2.小柴胡湯證候分析
- 方中柴胡既清透少陽膽熱,又疏利少陽膽氣,可散半表之邪, 為君藥
- 邪熱內盛,以黃芩清瀉少陽膽熱,使膽熱從內而徹,清半裡之熱,所謂半裡,內熱最早發生的這個部位,相當於內熱的淺層, 黃芩清上焦,清肝膽,上焦是淺, 內熱的淺層 。清半裡之熱,又能清泄膽火。
- 氣逆不降,以半夏降洩濁氣,醒脾和胃
- 氣鬱不升,以生薑辛升宣散,兼制柴胡、黃芩苦寒傷胃,共為臣藥。
- 生薑、半夏合用可以和胃降逆,疏通水道。 能夠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水道通暢。
- 正氣虛弱,以人參、大棗補益中氣,扶正抗邪,共為佐藥。
- 甘草益氣和中,助人參、大棗補益正氣,並調和諸藥,為佐使藥。是考慮到血弱氣盡,湊裡開,病邪之所以能夠到半表半裡,都有一定的正氣損傷,用甘草、人參、大棗 可以助正祛邪,同時防止半表半裡之邪內傳。
- 諸藥配伍,以奏清少陽,調氣機,益正氣之效。
【小柴胡湯治感冒】
小柴胡湯是治發熱疾病的基本方,也是病毒性感冒的常用法。一個頗具文采的醫生 描述道“避暑最宜深庭院,傷寒當用小柴胡”。也就是說在天氣熱的 時候,我們就要去庭院避暑。那麼人很熱的時候,發熱就要用 小柴胡湯 退熱。小柴胡湯治療感冒跟桂枝湯是不是一樣的?小柴胡治感冒是發熱,汗出 ,汗微,微微有汗,但熱不退或退不清,往來寒熱,忽冷忽熱 。其伴隨症狀非常的多,有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但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嘔有發熱。在厥陰病篇中,嘔而發熱,凡是嘔又有發熱的就是小柴胡湯,效果特別的好。對一些體力恢復得慢的人,並發症也特別多的,用小柴胡湯也非常的好。如久治不愈支氣管炎、哮喘、腎盂腎炎、心肌炎、淋巴結炎、類風濕關節炎。婦人經期感冒,基本上用的是小柴胡。 典型的柴胡體質是體型中等偏瘦,面色微暗黃,神情抑鬱或緊張,肌肉堅緊。關於此方子,柴胡用量要大,用一點點是沒有用的。 江蘇名中醫嚴冰先生用 柴胡 30~40g, 黃芩 10g,青蒿30g,生石膏 30~60g治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等。大劑量的 柴胡 的作用是推陳致新,像 大黃 一樣偏大劑量。 柴胡 在20g以上,用於治 療病毒性感冒發熱及類風濕關節炎,通身大汗後體溫隨之下降或至正 常。小柴胡湯加味也非常靈活,有的加連翹治療扁桃體炎腫大,加桔 梗、石膏治療膿腫,或者加連翹。黃老師的獨門秘技是高效精簡方, 此方 柴胡 40g, 甘草 10g, 黃芩 15g, 連翹 50g,水煎,日分4次服用。 此為成人量,小孩則按體重比例酌情用量。汗出熱退即可停服。如果 這個方用了3次仍然沒有出汗,就要改用其他方子。也就是說仍然退 不了熱的話,就是要改用其他方。還有一個就是合半夏厚朴湯治療咳嗽,咽部異物感。半夏體質則體型中等或肥胖,眼睛大而明亮,有光彩。皮膚缺乏光澤,情緒波動大。
【小柴胡湯適用人群病徵】
主治: 熱、鬱、虛
1.傷寒少陽證(少陽膽熱氣鬱證或少陽夾雜證)
- *往來寒熱( 忽冷忽熱 )
- *胸脅苦滿
- *默默(即表情沉默,不欲言語)
- 不欲飲食
- 心煩
- *喜嘔
- 口苦
- 咽乾
- 目眩
- 苔薄黃,脈細弦或沉緊
2.熱入血室證
經水適來或適斷,如瘧狀,如結胸狀,如有所見所聞。
3.其他黃疸,或瘧疾,或內傷雜病而見少陽夾雜證者。
適用病人: 慢性肝炎、原發性肝癌、脂肪肝、膽囊炎、胰腺炎、肝硬化、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少陽膽熱氣鬱證者,治當清膽熱,調氣機,益正氣。 (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沒有指導用藥,如要使用,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
【小柴胡湯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少陽膽熱,氣機不利所致。
名醫分析 :1.一代名醫胡希恕講—小柴胡湯證 2.小柴胡湯證候分析
- 《傷寒論》第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即少陽因虛受邪則寒,少陽之氣奮起抗邪則熱。
- 邪熱逆經,經氣不利,則胸脅苦滿。
- 膽氣鬱滯,不能疏泄條達情志,則默默。
- 膽熱犯胃,胃氣不降,則不欲飲食,胃氣上逆,則喜嘔。
- 膽熱擾心,則心煩。
- 膽熱上溢,則口苦。
- 鬱熱傷津,則咽乾。
- 足少陽經脈,起於目銳眥,膽熱隨經上攻其竅,則目眩。
- 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或沉緊,皆為膽熱氣鬱之徵。
【小柴胡湯配伍特點】
小柴胡湯總體上是祛邪為主,兼顧正氣。它的扶正藥,以人參為代表,它主要還是助正祛邪。針對正氣虧損並不很重—膽胃同治。
【小柴胡湯臨床病案】
1.月經後期驗案
李某,女,27歲。初診時間2014年10月14日 主訴:停經40余天,月經週期後期2年。 初診:平素月經週期後期4~5/35~38天,量少,色暗紅偶有小血塊,伴小腹脹痛,經前乳房脹痛。 LMP:2014年9月2日,量少,色暗紅,有血塊。平素精神抑鬱,心煩易怒。舌質偏暗,舌苔薄白,脈弦細。尿HCG:陰性。 中醫診斷:月經後期。 西醫診斷:月經稀發。 辨證分型:氣滯血瘀證。 冶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處方: 柴胡 9g, 黃芩 9g,清半夏9g,炙甘草6g, 丹參 15g, 當歸 12g,炒桃仁12g,紅花12g, 黨參 20g, 赤芍 12g, 白芍 12g, 鬱金 12g, 川芎 12g, 生地黃 12g,川牛膝12g,枳殼9g。 7劑,水煎服,日1劑。心煩大減,又進服3劑,月經來潮,量、色可。 按:此證乃肝鬱氣滯、氣血失和所致,方用小柴胡湯合桃紅四物湯加味,暢通內外,調和氣血。患者平素精神抑鬱乃情志不舒,肝氣鬱滯,方中柴胡、清半夏舒肝解鬱,調暢氣機,加白芍驗能柔肝緩急,以防柴胡疏散太過,加丹參、當歸、桃仁、紅花、川芎活血化瘀, 鬱金 、枳殼疏肝行氣,生地黃清熱涼血,防瘀久化熱, 川牛膝引血下行。諸藥合用,使肝氣條達,氣血調和,故病癒。
2 .感冒
王某,女,28歲。 初診:2012年5月25日。 發熱半月餘,中西藥迭進,熱退而復升,體溫最高時達到39℃,胸片及血像檢查均未見異常,每於午後發熱,熱前身冷二便正常,口渴,有汗,舌紅,苔薄,脈細而弦。午後身熱,熱前身冷,為往來寒熱之象。口渴,有汗,為陽明有熱。屬少陽陽明合病,予小柴胡湯加石膏。 處方如下: 柴胡 24g, 黃芩 10g, 清半夏 15g, 生薑 15g, 大棗 10g,炙甘草6g, 黨參 10g,生石膏45g。 3劑,水煎服。囑每4小時喝1次。 如無效三日後復診。服藥當日熱退,後體溫一直正常。 按:本患者為我院同事的朋友,週五來病房就診。該患者往來寒熱,此少陽也,口渴屬陽明,以法治之,少陽陽明合病,予小柴胡加石膏湯3劑。訴若不見效週一複診,週一同事發短信訴患者服藥未及1劑,熱退身安,後未反复,未再服藥,已無需複診,並致謝云云。
3. 咳嗽
劉某,女,32歲,經商 證候:半月前感冒後咳嗽痰多,服藥罔效,每晚咳嗽更甚,伴有胸悶氣短,心煩急躁,動則汗出,時而身冷,每遇咽癢即咳,納差噁心。舌淡紅苔薄黃,脈象弦滑 病機:肝膽鬱熱,鬱火犯肺,肺失清肅。 治法:清熱解鬱,宣肺止咳。 處方:桔梗30g, 柴胡 15g, 黃芩 10g, 半夏 10g,陳皮10g, 杏仁 10g,茯苓10g, 沙參 10g,枳殼10g, 甘草 10g, 大棗 10g, 生薑 6g。水煎服三付,服藥後諸症悉減,仍有咽癢咳嗽,取原方加浙貝母10g,繼服三付病癒。 〈按〉本案符合小柴胡湯證,加桔梗甘草湯及二陳湯,名為小柴胡桔梗湯。桔梗善宣洩上焦,為開提肺經氣分之要藥又為引藥上行之要藥。桔梗和枳殼一升一降,氣動痰活。桔梗甘草湯源於《金匱要略》,功於祛痰排膿,清熱解毒;主治火鬱在肺,喉中介介如梗狀。二陳湯,功於化痰和中。全方共奏透邪清熱、解鬱宣肺之功效。
【小柴胡湯條文】
-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37)
-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96)
-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97)
-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食穀者噦。 (98)
-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99)
-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100)
-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熱汗出而解。 (101)
-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104)
-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徽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調胃承氣湯。 (123)
-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144)
-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裡也。脈沉,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複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8)
-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岀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149)
-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229)
-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澉然汗出而解。 (230)
-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 (231)
-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379)
- 傷寒差以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汘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 (394)
- 諸黃,腹痛而嘔者,宜小柴胡湯。 (《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 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難。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 (《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 治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若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 (《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一》)
【小柴胡湯禁忌、使用注意】
- 陰虛血少者禁用。
- 陰虛火旺證,虛寒證者也不宜使用。
- 陰虛吐血或肝陽上亢之高血壓者忌用 。
- 一般認為外感表熱證,肝陽上亢,或肝火偏盛證,陽明經證或腑證等不用 。
- 服藥期間,忌生冷、辛辣食物。
【小柴胡湯口訣方歌】
- 小柴胡汤治少阳,半夏人参甘草芳,更有黄芩大枣姜,清调益气此方彰。
本文只作學術分享,沒有指導用藥,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請勿自行服用。
想追蹤最新中醫資訊可讚好我們的facebook,我們會定期分享中藥針炙穴位等的專業知識,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我們樂意解答!https://www.facebook.com/中醫世家-114891956719938/